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暑期游迎接品质大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金金    发表时间:2025-07-17 18:24:50
摘要:7月伊始,伴随全国中小学陆续放假,2025年暑期旅游热潮全面涌动。机场客流攀升、高铁人流穿梭、热门景区熙熙攘攘。在这个全年最长的旅游黄金期里,避暑消夏、释放青春与家庭相伴交织,汇成推动夏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7月伊始,伴随全国中小学陆续放假,2025年暑期旅游热潮全面涌动。机场客流攀升、高铁人流穿梭、热门景区熙熙攘攘。在这个全年最长的旅游黄金期里,避暑消夏、释放青春与家庭相伴交织,汇成推动夏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游玩项目多元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报告显示,亲子家庭仍是暑期旅游市场核心主体,带动“课本游”等文化深度体验走热,“研学”与“休闲”呈现双轨并行态势。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选择去贵州,不再是单纯的景点打卡。除了看瀑布,更希望孩子走进苗族村寨,学唱首歌、体验染布、吹吹芦笙,实地感受苗医药文化。

  众信旅游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仍是以亲子家庭为核心。相较往年,游客对主题深度、文化体验、情绪价值的需求显著提升。”李梦然说。

  与此同时,“00后”毕业生群体异军突起,成为“价值消费”的新兴主力。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文化深度游成为其首选。正定隆兴文旅公司导游科科长李明在2025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谈道,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暑期不仅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还有大量高校毕业生专程前来,欣赏古建之美,以独特体验“致青春”。

  经营主体消费偏好变化,成为推动2025暑期旅游市场强劲增长的关键动力。

  研学游、避暑游、毕业游、亲子游等传统项目与新兴的演艺游、邮轮游、自驾游等同频共振,推动今年暑期市场发生变化——从单纯追求规模热度,转向内涵更丰富、标准更严苛的“价值竞技”时代。

  做好服务保障

  面对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供给侧加速升级迭代,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场景营造,精准适配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期待。

  6月30日,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在青岛启动。7月至8月,全国将围绕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赶集看展、亲子游乐、夜间消费等热点,推出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点燃暑期消费热情。

  中国气象局依据核心气候指标,权威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传统北方避暑地区,以及西藏、四川、湖北、湖南、福建、贵州、云南等高原及南方清凉区域,科学引导避暑消费。

  为迎接旺季,各地政府及文旅部门自6月起积极行动。河南、云南、湖南、吉林等省份纷纷推出门票减免、航旅优惠、特定人群免票等政策,有效降低出游门槛。广西等地则聚焦亲子研学痛点,通过精细化服务规范和强监管措施,着力提升体验感与安全保障。

  “文博热”持续高涨,博物馆成为文化深度体验的核心场景。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要求各级文物部门针对暑期青少年群体特点,加强资源整合与组织调度,策划博物馆月、博物馆季等活动强化优质供给。

  告别野蛮生长

  价值消费的兴起与供给侧创新的深化,共同推动着整个暑期旅游市场向更高品质跃迁,并培育产业长期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劲松表示,2025年暑期旅游呈现三大显著趋势:研学亲子引领市场、产品创新聚焦情绪价值与文化深度、避暑康养需求持续升温。这些强劲的市场需求正引导并倒逼旅游供应链进行结构性改革,以精准匹配新兴消费方向。

  作为暑期主力产品,研学旅游正告别野蛮生长。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3项新标准,直击行业痛点。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表示,暑期作为最长旅游旺季,为研学项目带来长周期转化机遇。随着规范管理加强和社会对“形式主义研学”的不满,研学旅游将向管理更规范、内容更丰富转型。

  2025年暑期旅游画卷正火热铺展。繁荣景象背后,消费多元化、体验沉浸化、服务精细化趋势日益凸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前更多的旅游者关注旅游过程中的故事感、生活感,情绪价值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引擎。这意味着,供给侧需要更加注重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唯有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环境,才能持续吸引旅游者前往。

  (来源:《经济日报》)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