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警惕!婴幼儿也容易溺水
来源:桂工网    作者:周世霞    发表时间:2024-06-07 17:54:18
摘要:据报告,在我国南方,造成3岁以上小儿意外死亡的原因中,溺水占首位。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世霞

  据报告,在我国南方,造成3岁以上小儿意外死亡的原因中,溺水占首位。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但很多家长认为1岁以内的婴幼儿身边往往都有人照看,孩子也没有什么行动能力,在家一般不容易发生溺水意外事故,其实这反而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安全隐患。

  什么是溺水?溺水有什么危险?

  溺水系指人淹没在水中,水灌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是威胁生命的危险状态。溺水后,吸收到血液循环内的水使血液稀释引起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最终使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婴幼儿发生溺水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婴幼儿发生溺水的频率虽然没有3岁以上的小儿高,但是婴幼儿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发生溺水意外极易危及生命,常见的原因有:

  1.家庭照护不当:家长忙于工作或家务,无专人照看婴幼儿,导致婴幼儿不慎落水未能及时发现。照护不当还可能发生于家长虽在孩子身边,但因聊天、玩手机等原因未履行照看孩子的责任,导致孩子发生意外时家长未及时发现并救治。

  2.安全器材出现故障:为了锻炼孩子的体质,父母经常送孩子到婴儿游泳馆或者在家里安放婴儿浴桶让婴幼儿游泳,此时,婴幼儿佩戴的防护设备如游泳圈等发生漏气、脱落时,孩子极易溺水。

  3.环境中缺乏防护设施:如水源旁没有护栏等防护设施。例如家长带孩子在一些开放的游泳池、水井、池塘等旁边玩耍,不注意看护孩子,孩子就容易跌落并溺水。

  4.下水道井盖未盖或损坏:这类隐患容易被家长忽视,特别是小区草坪、公园、人行道上的井盖未盖好或者已经损坏,容易导致婴幼儿在玩耍爬行经过时,不慎落入下水道中发生溺水。

  5.发生洪水、内涝等灾情,导致孩子落水被冲走。

  婴幼儿溺水的表现是怎样的?

  婴幼儿溺水症状各异,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水量多少、吸入介质性质和器官损伤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面色紫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抽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面色青灰,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等。

  婴幼儿溺水的初步急救护理

  1.使婴幼儿尽快脱离溺水环境,迅速开展现场急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清理呼吸道:快速清理溺水婴幼儿口腔内的泥沙、杂物,使其气道通畅。

  3.评估意识,例如呼唤、拍打患儿观察有无反应,观察孩子胸廓或腹部有无起伏,判断是否还有自主呼吸,并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

  4.倾出呼吸道积水:如仍有心跳呼吸,但是存在面色紫绀、呼吸困难,可将婴幼儿迅速放置于抢救者屈膝的腿上,头部向下,背部向上,也可将其俯卧于斜坡、高岗处使其保持头低脚高位。叩其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内水分排出,通常这时孩子的肺内水分已吸收,因此排水时间不宜过长。

  5.心肺复苏:如婴幼儿无呼吸、心跳或呼吸、心跳微弱,应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如呼吸停止,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的吹气量要大,或使用抢救设备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现场心肺复苏后,立即转送到医院内进一步行院内后续治疗。

  6.转运溺水婴幼儿:转运过程中,注意对婴幼儿进行保暖,密切观察,必要时继续予以心肺复苏。

  医院内后续治疗非常重要!

  有的家长认为,通过现场急救,孩子的状态转危为安,或者已经恢复心跳呼吸清醒过来,没有必要再送去医院。殊不知,防治溺水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和肺水肿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旦错过救治时机,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即使现场救护已经让孩子恢复神志意识,也必须到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积极预防溺水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婴幼儿溺水?

  1.防范婴幼儿发生溺水,提高家庭成员、照护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家长及照护者对周围环境中的危险隐患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婴幼儿的看护一定要做到位,切不可沉迷手机、电视、聊天等疏忽对孩子的看护。

  2.隔离危险水源:切勿让孩子单独靠近水源,即使很浅的水,只要能没过孩子的口鼻腔位置,都有可能发生溺水。家里及附近的水井、池塘边应加有护栏,防止孩子跌落。

  3.配备安全器材:带孩子游泳、玩水时应佩戴适合孩子身材的防护用具,下水前一定检查这些防护用具的安全性,有无漏气、破损情况,家长在孩子入水期间一定不能放松警惕,注意安全。

  4.学会心肺复苏术:家长应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等,万一孩子因发生溺水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状况时,在120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先展开现场施救,抢得宝贵的黄金救治时机。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