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寒假打工 谨防陷阱
来源:    作者:张兆利    发表时间:2024-02-07 17:38:46
摘要:寒假里,不少大学生出于赚取生活费、锻炼自身能力或尽早接触社会等多种考量,而去找一份兼职打工赚钱。以下案例是最常遇到的4类陷阱,提醒学生们在寻找兼职工作时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受骗风险。

  寒假里,不少大学生出于赚取生活费、锻炼自身能力或尽早接触社会等多种考量,而去找一份兼职打工赚钱。以下案例是最常遇到的4类陷阱,提醒学生们在寻找兼职工作时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受骗风险。

  拒绝“黑职介”,正规应聘是关键

  案例:

  小马在一则招聘App上看到一条信息,写着“厂家直招,15元/小时,工作轻松包吃住,做满一个月包车费。”于是立即跟企业“负责人”沟通,询问能不能保证给到招聘信息承诺的薪酬,在得到肯定回复后,小马连夜乘车赶往该企业。就在到达约定地点的第二天,他被告知这家企业早已招满兼职工,而之前沟通的所谓厂家直招负责人,真实身份就是一名中介。

  提示:

  “黑职介”以介绍学生从事假期工为由,收取介绍费,然后提供虚假的信息,让有心打工的学生三番五次碰壁。对要求退款的学生,要么继续介绍下去,要么只肯退三成到四成的费用。同时,由于寒假时间较短,这些学生没时间同“黑职介”耗下去,往往就不了了之。更有甚者,“黑职介”收钱后干脆一走了之。鉴于此,假期工应尽量到当地正规职介机构免费获取招聘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到民办的职介机构找兼职时应当做到“四看”:一看有无明确的业务范围、机构章程和有关制度;二看有无固定的服务场所和办公场地;三看有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证照;四看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符合省级物价、人社部门的规定。如果发现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以招工为名,骗取自已的报名费和其他费用,应立即向公安110报警或向人社部门举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刷单“套路”深,网络兼职需谨慎

  案例:

  小萌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招聘兼职信息,声称“无需押金、工资日结、轻松赚钱,点关注就能获取丰厚报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萌尝试着做了几单,确实收到了几十元的报酬。于是小萌继续做任务。一来二去,对方将小萌拉入一微信群内,告诉她下载“某某赚”App充值做任务能获得更多报酬。随着小萌所做任务数量的不断增多,对方不再发放酬劳和本金,并称要连续再做几单才能连本带利返还。就这样,在先后给对方充值3.2万元仍不“达标”后,小萌才发现被骗。

  提示:

  刷单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不是正当兼职。刷单返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此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诈骗分子在网页、招聘平台等发布网络招聘刷单“日赚千金”“报酬日结”等信息,吸引受害人添加其联系方式,再通过发送链接或二维码,通过“步步深入”的手段,待受害者初尝甜头、小小获利后,接着要求其下载指定的APP,目的就是让受害者往账号里不断充值。骗取信任后,诈骗分子往往会以任务升级、做大单任务产生连单赚取更多佣金、操作有误需继续充值才能一起提现等话术,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就是在诈骗分子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诱导下,受害人一步步跟着操作,最后不仅没有赚到佣金甚至连本金都打了水漂。

  用工强收费,抵押财物要当心

  案例:

  大二学生小梅通过街头广告应聘到一家咨询公司打工。上岗前公司负责人告知小梅,在这里工作虽然待遇较高,但各方面要求同样也很严格,且必须缴纳1000元押金,如违反内部规定则没收押金。谁知仅仅过了一周,小梅被公司以多次上班迟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予以辞退,并拒绝退回押金。

  提示:

  这类公司通常会用一些看起来轻松体面的岗位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如文秘、打字员、助理等,同时以入职“门槛”低、薪资报酬高为“诱饵”。待兼职工应聘或刚上班后便以各种理由收取押金、保证金、置装费、建档费等,甚至要求上交身份证和学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大学生寒假打工如果遭遇收取押金、证件等情形,应当即予以拒绝。在遇到自身财物被强行扣留等情形时,受害人应当通过向公安机关报警、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及提起诉讼等途径维权。

  勿忘签合同,明晰权责少烦忧

  案例:

  小杨是某中职院校学生,寒假期间她与多名同学相约到一家快餐店兼职打工,当时双方口头约定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按3000元计发。当一个半月后结束打工劳动时,快餐店只发给小杨他们总共5000元报酬,当学生们要求按约定支付工资时,老板表示,双方没有书面合同,最后给多少他说了算。

  提示:

  许多用人单位以时间短为由拒绝与学生签订合同,没有合同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本案中,小杨等人的教训提醒同学们,在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下,维权的最有效方式是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协议”。这样,尽管双方不属于劳动关系,但依然可以就民事劳务关系依法解决纠纷。协议中至少要约定以下四项最基本的内容:工作内容,打工或实习期间做些什么工作。工作时间,是弹性工时还是固定工时,每天需要工作几个小时,每周需要上几天班,是否需要加班等。报酬是多少,怎样支付,是按小时计算还是按日或按月计算;相关福利,比如单位是否提供免费食宿,交通费是否可报销等。有无保险:如果从事有危险的工作作业,一定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另外,还要弄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资质、法人代表、所在位置等基本情况,是否具备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否则不能贸然签订劳务合同。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