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因拖欠劳动报酬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根据法律规定,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实行仲裁前置规则,即当事人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然后才能向法院起诉。但是,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减轻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程序成本,法律又规定三种情形下,劳动者讨薪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处理。
凭工资欠条可直接起诉
【案例】
王某于2020年7月受雇于某建材公司,任市场销售员,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王某于2023年7月离职,建材公司给王某出具了欠条,载明建材公司欠王某绩效工资及奖金4万元,并承诺于2个月之内支付。由于建材公司逾期未支付,王某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建材公司支付所欠工资及奖金。法院予以立案审理,并判决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
【说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劳动争议案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就是说,在有工资欠条的情况下,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表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只是用人单位欠劳动者多少工资以及何时应当支付的纠纷,这种纠纷符合一般民事债权债务纠纷的特征,故劳动者就该纠纷可以不先申请仲裁而直接向法院起诉。本案中,王某的情况与上述规定相吻合,法院予以直接受理并判决是正确的。
需要指出的是,工资欠条是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的其拖欠劳动者多少工资的书面证据。只要该书面证据的实质内容是用人单位欠劳动者工资,就足以认定是工资欠条,而不一定非得“欠条”二字。
凭调解协议书可申请支付令
【案例】
某公司拖欠殷某工资和加班费共计2.656万元,为了不与公司闹僵,殷某就申请公司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殷某与公司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了调解协议书,载明公司于20日内付清欠薪。可是,公司逾期未支付,殷某不知如何是好?
【说法】
殷某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和《劳动争议案解释一》第十三条的规定,如果欠薪单位收到支付令超过15日,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支付令的,劳动者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欠薪单位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且异议成立的,法院则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之后,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直接向法院起诉。
本案中,公司虽然逾期未支付,但并不代表其拒绝支付,故殷某可以首先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凭调解协议书可直接起诉
【案例】
徐某是某公司的数控机床操作工,由于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部分产品不符合规格,给公司造成2万元的经济损失,公司决定由徐某负责赔偿,遂从徐某工资中逐月扣除。徐某不认可公司的处理决定,向街道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经调解,某公司同意向徐某支付已被扣除的1万元工资,剩余部分不再扣除,双方达成了书面调解协议。可事后公司又反悔,认为决定由徐某赔偿公司的损失具有法律根据,故一直未向徐某支付扣除款项1万元。那么,徐某该怎么办?
【说法】
《劳动争议案解释一》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的调解组织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就是说,当事人在调解组织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意味着双方之间存在的只是用人单位是否履行调解协议的纠纷,故劳动者可以直接起诉,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本案中,鉴于公司在签订调解协议书后反悔,而且提出了相应的理由,若徐某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公司肯定会以同样的理由提出异议,从而导致支付令自行失效。因此,为减少讨薪环节,建议徐某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
另外,《劳动争议案解释一》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在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的调解组织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据此,徐某起诉后,法院可以按调解协议书载明的内容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