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小长假,外出旅游是不少人的首选。现如今,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利用假期做兼职,工作灵活的同时,还能获得不菲的劳动报酬。
据媒体报道,一名“90后”北京女孩介绍,她本职从事电商运营工作,去年开始通过第三方平台兼职当起了“宠托师”,利用空闲时间接单,给“留守”的猫咪提供喂食、清洁餐具、铲屎换猫砂等上门服务。今年国庆节,她每天最少有4单,最多一天要上门8家,7天下来能赚到5000元左右。
除了兼职喂猫外,伴郎、伴娘也是一些兼职平台上的热搜词。记者在某平台搜索“国庆兼职”,出现大量与此相关的“求职帖”。据一位婚庆工作者介绍,现在会“租伴娘”的客户越来越多了。“新娘们觉得租伴娘很划算,且‘专业伴娘’经验丰富,在玩游戏、烘托气氛等方面都很拿手。”
网友声音
针对“宠托师”等一些新型兼职工作,网友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宠托师”黄小姐表示:“上门喂养除了能获得收入,还能接触到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对我来说也是假期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每次上门并不是简单的喂食铲屎,接单后要详细询问主人关于宠物的饮食习惯,性格爱好也要提前了解。上门前还要提醒客户离家时关好门窗、装好监控、备好猫粮猫砂饮用水,钥匙或门锁密码的交接等细节也都要顾及。
兼职婚礼司仪朱先生表示,哪怕只是一份兼职,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婚礼开始前几个月就要和新人开始沟通,了解他们的故事,听取他们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他们营造一场独一无二的婚礼。”
不过新型职业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宠托师”为例,网友们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兼职者忘记关门、乱动主人家东西、喂养不到位”等。
还有网友呼吁年轻人警惕“钱财高于一切”的观念。对此,有人反驳说,“一份兼职,能同时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收获,这很值得。利用闲散时间,干点实实在在的事,不比在家躺着强?”
律师解读
尽管网友们观点不一,但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兼职依然存在不少风险。
据律师介绍,许多公司在制定《员工手册》时,明确规定“不主张员工做兼职”,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信息泄露以及公共资源被私用。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有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在工伤方面,诸如有音乐特长的人兼职带特长班、程序员业余做软件设计、上班族利用下班时间开网约车等兼职行为,因为劳动次数和就业单位不固定,鲜有用人单位会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兼职劳动最大的风险还是兼职劳动者的权益易受到侵害,维权困难,因为第二份工作多是根据劳务合同或承揽合同关系定性,劳动者在无形中处于劣势地位。建议兼职劳动者要做好安全防护,购买人身意外险、责任险等,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