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擦亮“福绵裁缝”金名片
来源:桂工网    作者:罗倩懿    发表时间:2025-01-06 18:27:40
摘要:剪刀“游”走、裁熨烫片、针线戳穿布料、一排排缝纫机哒哒作响……在玉林市2024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福绵裁缝”专项技能竞赛上,来自玉林市8个县(市、区)的43名选手同台竞技、各显身手。

玉林市福绵区总工会全力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工人技能型人才培养小高地——

擦亮“福绵裁缝”金名片

  剪刀“游”走、裁熨烫片、针线戳穿布料、一排排缝纫机哒哒作响……在玉林市2024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福绵裁缝”专项技能竞赛上,来自玉林市8个县(市、区)的43名选手同台竞技、各显身手。

  “虽然每天都干这个工作,但参加比赛能与‘高手’过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的实操能力都提升了不少。”参加本次缝纫工赛项的选手唐海坚告诉记者。事实上,在玉林市福绵区,像他这样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升职业技能的纺织服装产业工人并不鲜见。

  玉林市福绵区享有“世界裤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美誉,目前拥有3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共13万名产业工人,已建立了从“一根线纱”到成衣生产、电商销售的服装全产业链。“福绵裁缝”专项技能竞赛的举办,不仅为玉林市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玉林市福绵区总工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玉林市福绵区总工会持续聚焦“产改”,精准发力,以强化“政企联动、校企共建、对外合作”等三项举措,全力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工人技能型人才培养小高地,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擦亮了“福绵裁缝”的金名片。

  强化政企联动,全力破解招工难题

  随着服装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福绵区的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等问题,影响了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福绵区总工会在全面了解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宣讲就业政策,为企业和求职者开设“专场招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岗位资源等多种措施积极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大就业。

  走进广西亘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缝纫机整齐排列,“噔噔噔”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俨然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以往在职校招聘的情况并不乐观,如今依托工会的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了招工的老大难问题,正好填补了生产线的空缺。”广西亘美实业有限公司部长方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福绵区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服务重点企业招工入职6100人。

  此外,福绵区坚持上下联动,镇、村、单位层层落实,以招得进、留得住为重点进行宣传;政府相关部门为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2023年至2024年已达成意向签约40余人;创建“福绵裁缝”劳务品牌,创新推出缝纫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标准,有效带动更多劳动力进入纺织服装企业就业。

  强化校企共建,激活人才成长途径

  “推出纺织服装产业工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福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庞祖彬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福绵区注重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发挥校企为产业工人队伍“造血”功能。

  根据服装生产企业、产业工人以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联合玉林工匠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恩泽汇教育科技集团开展为职工“送教入园、送教进厂、送教下乡”三送培训新模式,将培训服务送到园门、厂门、家门,共为45家重点企业输送了近8000名服装技能工人。

  华灯初上,在“福绵裁缝”培训中心,老师还没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已经坐在“公益课堂”教室内,开始裁剪、缝制。

  “过去白天忙着干活,空余时间都是刷刷手机打发过去了,如今下班以后可以继续学技能,我的生活都变得充实了,还收获了友谊!”正在准备练习的学员陈小滨说。

  福绵区总工会还以技能型人才培训为切入点,联合相关部门在“福绵裁缝”培训中心创新开设免费的“公益学堂”。通过采取“随到随培”灵活培养模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服装行业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任教,为福绵产业工人“充电赋能”。截至目前,累计吸引了1700余人次踊跃报名参加,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工人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

  强化对外合作,拓宽人才培育路径

  “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一线工人的技能要求越发严格,积极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培训体系,强化对外合作,不仅能激发产业工人自觉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还拓展当地经济发展空间。”

  福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庞祖彬告诉记者,针对福绵区大多数产业工人渴望技能提升,但到外学习和培训时间难安排,培训费用高等问题,该区总工会积极联合有关部门配合实施“导师带徒”制,通过引进高级纺织服装技能大师团队开展专业性培训,开展一次签约、两次考核和一次年度评定的“121”带徒模式,累计培养6000多名纺织服装人才,孵化出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没想到还能与不同地区的学员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这对我来说有很大意义,使我开阔了视野。”广西亘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晏诗红表示。

  同时,聚焦“缅甸鲁班工坊”项目建设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在福绵工匠学院开设“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搭建福绵纺织服装和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拓宽人才培育路径。

  “产改”实施以来,玉林市福绵区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产业工人进入了成长成才的“快车道”,从广西途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一名普通裁缝工成长为“桂有技能、产业振兴”广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裁缝项目第一名的“广西技术能手”李浩瀚、从服装厂的缝纫工成为第一届广西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暨第八届广西农民工技能大赛缝纫工赛项冠军的王志丽……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正在逐渐壮大,“福绵裁缝”的金名片也越来越亮眼。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