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袁辉文:匠艺传薪火 陶韵谱新篇
来源:桂工网    作者:梁俪莹    发表时间:2025-10-23 18:26:52
摘要:不久前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现场,人头攒动,灯火璀璨。目光聚焦之处,广西工会“八桂匠魂·时代传承”展区尤为亮眼。该展区内,自治区劳动模范、袁氏陶艺作坊艺术总监袁辉文正神情专注地为现场观众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坭兴陶的独特技艺。
  不久前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现场,人头攒动,灯火璀璨。目光聚焦之处,广西工会“八桂匠魂·时代传承”展区尤为亮眼。该展区内,自治区劳动模范、袁氏陶艺作坊艺术总监袁辉文正神情专注地为现场观众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坭兴陶的独特技艺。只见他双手轻抚陶泥,指尖翻飞间,原本平平无奇的泥土逐渐显露出古朴雅致的器型轮廓,引得围观观众频频赞叹,让这张广西非遗“金名片”熠熠生辉。

  世家浸润,苦钻技艺成匠人

  1989年,袁辉文出生在钦州一个世代制陶的家庭,“袁氏”陶艺传承历经十四代,早把陶文化的基因融入家族血脉之中。从记事起,他就时常守在父亲和爷爷身旁,看他们拉坯、揉泥、烧制,泥土的芬芳与窑火的热度,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回忆。

  步入坭兴陶行业后,袁辉文深知艺无止境,为精进技艺,他师从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黄海基,开启了系统学习之路。从陶瓷设计的创意构思,到成型环节的拉坯、利坯,再到烧制过程中对火候、窑温的精准把控,每一道工序他都反复钻研、千锤百炼。

  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了丰硕成果,自2016年至今,他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自治区级奖项10项,拿下6项外观专利。在第五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上,他的作品《禅影莲心》摘得百鹤奖,其作品《八方迎客来》在中国四大名陶4+N展中斩获金奖,这些作品既延续了钦州坭兴陶古朴大气的风格,又融入现代审美,其独特的“红器白章”效果,正是袁辉文对传统技艺的创新。

  守正创新,引领作坊焕新活力

  如今,袁辉文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更是钦州市钦南区袁氏陶艺作坊的“掌舵人”。从最初跟随父亲创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到成长为作坊的核心领导者,他始终坚信:“坭兴陶要活下去、火起来,既要守住传统根脉,更要跟上时代步伐。” 

  在日常生产中,袁辉文坚持扎根一线,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创新研发。他带领团队坚守纯手工制作的传统,从选泥、揉泥到拉坯、烧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每件作品都兼具艺术价值与品质保障。同时,他又大胆突破传统局限,亲自参与产品设计,将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趣味融入创作。打造高端手工艺术陶,满足收藏与品鉴需求的同时,又开发贴近生活的实用陶艺品,让坭兴陶走进寻常百姓家。

  无私传艺,为行业培育后备力量

  “一门技艺再精湛,若无人传承,终会淹没在时光里。”袁辉文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多年来他致力于坭兴陶技艺的普及与人才培养。

  多年来,他免费收学徒30余人。教学中,他毫无保留,从最基础的拉坯手法,到复杂的雕刻技巧、烧制工艺,都手把手耐心指导。为了让学徒更好地掌握技艺,他还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技艺要点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经过他的悉心培育,不少学徒已成长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袁辉文还积极协助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侧重于向大学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免费培训。年授课量超过150节,培训坭兴陶技能人才300余人,培养并向钦州本地及国内其他陶瓷产区输送专业人才50余人。

  深耕教育,让陶艺之花绽放校园

  “要让坭兴陶真正活在当下,就要让年轻人爱上它。” 基于这样的理念,袁辉文将技艺传承的阵地延伸到了校园,用课堂搭建起非遗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

  他先后受聘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等学校担任陶艺技术教师,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陶艺技能实训教学。在课堂上,他不仅教授拉坯、成型等基础技艺,还结合钦州坭兴陶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为学生们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教研领域,他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团队合作,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编写出版了《钦州坭兴陶拉坯成型基础》《坭兴陶拉坯成型——茶叶罐》等专业教材。这些教材既系统梳理了坭兴陶拉坯成型的核心技艺,又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实操案例,为坭兴陶专业教学提供了规范、实用的指导资料。同时,他还积极配合参与校企联合参赛活动、技能展演以及坭兴陶文化推广活动。

  袁辉文立足历史传承的深厚底蕴,秉持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遵循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持续锤炼个人技艺,使得钦州坭兴陶这门非遗技艺在新时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