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总工会探索施行“背对背”倾听、“面对面”定策、“点对点”协商闭环柔性处理模式,巧解职工烦“薪”事——
薪资纠纷解决背后的“隐藏密码”
“工资和赔偿款我已全部收到了,这次真是太谢谢你们了!”7月29日,在田林县总工会的调解下,该县职工班某及其两名同事收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和赔偿金的尾款,班某特地对田林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记者了解到,班某等3人此前在田林县某公司工作,工资被拖欠数月未发。班某等人私下尝试与公司协商,均以无果告终。无奈之下,班某等人向田林县总工会寻求帮助。田林县总工会接到求助后,没有简单沿用传统调解模式,而是先以“背对背”倾听的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深谈,既了解了职工面临的生活困境,也摸清了企业存在资金周转的实际难题。
近年来,田林县总工会积极探索施行维权模式,采用“背对背”倾听、“面对面”定策、“点对点”协商闭环的柔性处理模式,依托“五员四方”模式,整合工会、劳动仲裁、律师等多方资源,并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以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劳动纠纷。这一柔性处理模式,也成为田林县总工会解决职工薪资纠纷背后的“隐藏密码”。
“我们在与企业方的交谈中了解到,企业经营确实存在困难。”田林县总工会副主席马立坚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情感疏导+法律支撑+阶梯方案的方式,首先用‘背对背’倾听来破局。”田林县总工会在了解到双方具体情况后,一方面向班某等人说明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明确“恶意欠薪入刑”的法律后果。紧接着,田林县总工会联合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部门,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进行“面对面”定策。
在调解中心,调解员一边摆放职工家庭的支出清单,一边展示企业经营报表,让双方直观看到彼此面临的困难。在此期间,调解员还充当了“法律翻译官”,用通俗案例解读法律条款,努力打破职工与企业的沟通壁垒。最后,班某等人与企业就薪资核算标准达成一致,并约定了支付细节。
“光是约定好支付细节还不够,只有被钱拿到手了,职工的心才踏实。”马立坚说,对此,田林县总工会还建立了“一案件一档案”的“点对点”闭环跟踪机制,指派工作人员定期电话跟踪回访落实情况,直至最后一笔薪资在规定期限内拨付到账。
为切实给广大职工保“薪”护航、排忧解难,田林县总工会还依托12351职工维权热线平台,将其作为劳动关系监测总站,努力将职工与企业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3月26日,田林县总工会接到一个求助——当地某企业的70余名职工反映,其所在企业长期拖欠职工薪资,累计金额达58.49万元。职工多次与企业协商无果,情绪日益焦灼。
为了让企业认识到欠薪问题的严重性和违法性,田林县总工会依法向该企业发出“一函两书”。其中《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要求企业限期提供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相关资料,配合调查;明确指出企业欠薪行为违反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拖欠工资;告知企业若不按时整改,将面临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文书的传达,是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其积极面对问题。”马立坚说。
为确保调解顺利进行,田林县总工会继续采用闭环柔性处理模式,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从接到职工求助到启动调解,田林县总工会仅用10个工作日,就给这场关系着数十名职工生计的矛盾画上了句号,企业同意支付拖欠的薪资,70多名职工焦灼的心终于落定。
据统计,2024年以来,田林县总工会通过12351服务职工热线提前介入处置劳资纠纷3起,通过非诉调解机制累计为职工追回薪资93万元。
此外,田林县总工会还设立了一个解息纷争的“长效密码”,即通过搭建“工会+金融系统工会人大代表联络站+企业”平台,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保障了职工的就业权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向受益。这一举措也为工会在新形势下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彰显了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下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就是既要当好职工‘娘家人’的暖心角色,又要成为基层治理‘破题者’的创新主体。”马立坚表示,今后,田林县总工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多元化解机制,让更多纠纷在巧思中迎刃而解。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