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总工会深化“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推行“上门调解”服务
“护薪人”上门 解忧更解“薪”愁
“工会和人社、法院等部门主动上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调解协议还能在当天得到仲裁和法院的确认,我们心里踏实多了。”7月1日,职工代表关勇和拿到调解协议后,不禁发出感慨。
此前,关勇和等18名职工被平南县武林镇某服装厂拖欠了共计4万余元的工资。为了追回应得的薪酬,关勇和与工友们向平南县总工会寻求帮助。在接到劳动者诉求后,平南县总工会立即启动“调裁诉”一站式调解机制,采取“上门调解”的方式,联合该县人社局、县人民法院、属地政府等部门组成联合调解组,来到关勇和所在单位现场开展调解服务。在工会、人社、法院及武林镇政府的联合调解下,工友们与公司达成和解。调解组当日即出具18份调解协议书,并经过仲裁、司法等程序,高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让调解服务主动“上门”,是近年来平南县总工会深化“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的一项创新举措。
据悉,自2021年平南县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成立后,工会联合人社、法院常态化开展多元调解服务,帮助许多职工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得益于高效联动的调解机制,平南县总工会进一步拓展服务模式,创新推行“上门调解”模式。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相对较弱,让他们反复跑部门、走程序,既耗费他们的精力,也可能延误维权的最佳时机。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我们变‘职工跑腿’为‘服务上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平南县总工会权益保障和社会工作部部长莫涛告诉记者,这种“零距离”的调解方式,减少了职工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误工成本,也降低了诉累,让维权服务更高效。同时,“上门调解”让调解人员能够详细了解纠纷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倾听劳资双方最真实的想法和诉求。在熟悉的环境里,职工们更容易敞开心扉,企业也更能感受到调解的诚意和压力,大大提升了调解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达成调解协议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协议不是一纸空文,让职工吃下“定心丸”?平南县总工会与法院、人社仲裁机构紧密协作,不止让调解服务“上门”,还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性地打通了“调解—仲裁确认—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通道。在调解成功的现场,劳资双方签订协议的同时,后续的法律效力确认程序即刻启动。对于符合条件的协议,调解组会当场协助当事人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仲裁调解书,或者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让调解成效落到实处。
除了调解服务“上门”,平南县总工会还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组织职工律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座谈交流、普法讲座、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等形式送法律知识“上门”。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们将继续完善‘上门调解’的流程细节,拓展其覆盖面,特别是针对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探索更灵活、更便捷的服务路径,让工会组织成为劳动者信得过、靠得住的‘护薪人’。”平南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林深南说。
据介绍,2025年,平南县总工会依托“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成功化解劳动纠纷84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4万余元,涉及职工84人。林深南表示,平南县总工会将持续关注职工权益问题,加强风险预警和源头把控,让更多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