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争做广西好工人”大讨论》之一:产业工人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广西”情怀,助力壮美广西建设?
来源:桂工网    作者:毛艳姗    发表时间:2025-10-27 18:55:37
摘要:为深入推进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职工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中建功立业,近期,自治区总工会印发通知,在全区开展“争做广西好工人”实践活动。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职工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中建功立业,近期,自治区总工会印发通知,在全区开展“争做广西好工人”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广大职工深入理解“广西好工人”的核心内涵,将“爱岗敬业、奋进担当”内化为职业追求,增强对广西发展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即日起,桂工网推出《“争做广西好工人”大讨论》系列报道。围绕“爱广西、讲敬业、强技能、重品质、求创新”五项核心要素,分五期展开,邀请劳模工匠、企业代表、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专家学者等一起来畅谈心声、交流观点,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人人争做好工人、共同建设新广西”的强大共识。

  如何实现个人成长与广西发展同频共振?工会在凝聚职工“爱广西”情感、增强职工责任感使命感方面的工作举措与成效怎样?如何理解“广西工人爱广西”这一观点?本期,我们以“爱广西”这一核心要素为主题,聆听八桂儿女的见解与心声。

  嘉宾

  唐 勇 大国工匠、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运检五班班长

  罗阳林 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潘钦宏 贺州市钟山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霍 典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崇左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养护部经理

  李斯玺 自治区总工会干部学校高级讲师

  1、岗位建功显担当,实干践行“爱广西”

  主持人: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在工作中是如何践行“爱广西”情怀,为广西产业发展攻坚克难的故事,并分享如何实现个人成长与广西发展同频共振。

  唐勇:我们广西曾因能源匮乏饱受缺电之苦。“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2016年,我负责运维的±500KV金中直流投产,云南水电直送广西北部负荷中心,每年西电送桂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占广西用电量的五分之一。这些清洁能源不仅平抑了电价,更带动铝产业等优势型企业开工率创新高,助力广西工业快速崛起。

  我扎根超高压输电运维一线25年,亲历了“西电东送”这一国家战略工程的钢铁动脉在神州大地上不断延展、壮大。每当看到夜幕下城市的璀璨灯火,我的心中总会涌起自豪感与成就感。这一幕,既凝聚着“西电东送”的光荣使命,也承载着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宏伟愿景。

  作为大国工匠,我深知技艺的珍贵和传承的重要性。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带领青年职工攻克70余项技术难题,培育出全国技术能手、特级技师等35名高技能人才。我们通过与广西大学、百色学院等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将“技能报国”的种子深植青年心中。每当目睹青年员工在±800KV特高压线路上熟练作业,我看到的,不仅是广西电力事业奔涌的后浪,更是一个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未来。

  如今,“西电东送”已实现“零弃水、零弃风、零弃光”,我们广西每年消纳水电约51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0万吨。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输电专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技术,让“西电东送”更高效、更清洁。作为八桂大地的守护者,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爬稳每一基铁塔、巡好每一段线路,让这条能源大动脉持续为广西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企业扎根热土,与广西同频共成长

  主持人:请您从企业发展角度,阐述企业如何立足广西、服务广西,带动地方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引导职工树立“爱广西”意识,形成企业与广西共发展的良好局面。

  罗阳林:我们的根在广西,发展的魂也在广西。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始终把“立足广西资源、服务广西发展”作为核心方向,在碳酸钙产业的赛道上既实现了企业的成长,更见证了八桂大地的变迁。这份“爱广西”的情感,早已融入生产研发的每一个环节。

  贺州是“中国重钙之都”,拥有丰富的白色碳酸钙矿藏,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企业锚定“把本土资源做成优势产业”的目标,从最初的简单加工逐步拓展到“矿山开采—粉体加工—人造石制造/塑料母粒—固废利用”的全产业链。我们还依托广西科学院、贺州学院等本地科研力量组建创新工作室,攻克了微波快速固化、无机型人造石等技术难题,不仅让贺州的“石头”变成了高端建材,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光靠自身发展还不够。我们深知,“爱广西”就要带动更多广西企业一起成长。这些年,我们牵头搭建“广西人造石材技术创新中心”平台,把成熟的生产工艺、检验标准分享给区内多家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解决技术瓶颈;针对贺州石材加工产生的大量废渣,我们研发了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带动上下游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闭环。

  我们还致力培养更多青年技术骨干,激励更多职工立足岗位钻研创新,引导他们树立“爱广西”意识,共同为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现在,贺州正在打造国家级碳酸钙产业集群,公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让更多广西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对我们而言,“爱广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把企业发展与广西振兴紧紧绑在一起,铺就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3、摒弃“与我无关”心态,争当广西发展责任人

  主持人:请您介绍下当前广西产业工人“爱广西”情怀的整体现状,分析存在的“广西好坏与我无关”等错误思想的原因,分享工会在凝聚工人“爱广西”情感、增强职工责任感使命感方面的工作举措与成效。

  潘钦宏:以我们钟山县为例,当前,钟山县产业工人展现出日益浓厚的“爱广西”情怀,他们扎根在一线岗位上辛勤耕耘,以实际行动为广西的繁荣贡献力量,体现了主力军的责任担当、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然而,如今在部分产业工人群体中存在着“广西好坏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主力军”的认同感,部分流动性较强的务工人员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战略定位、文化底蕴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家乡发展与个人联系不大,未意识到自己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二是缺乏“成长”获得感,部分产业工人面临技能提升压力、就业不稳定等现实难题,影响了其对家乡发展成果的认同感受。三是缺乏“家园”的归属感,少数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人文关怀不足,未能有效营造“家”的归属感,使得产业工人难以对建设家乡产生热情。

  2024年以来,钟山县总工会以思想引领、技能赋能、暖心服务三大举措凝聚产业工人“爱广西”之情。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营造“广西发展有我”的浓厚氛围;通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全国劳模、举办技能竞赛等,为产业工人提升职业竞争力搭建平台,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在家乡工作有奔头、有前途;着力解决产业工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进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上述举措,钟山县产业工人队伍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积极变化,“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4、实干守护家乡美,匠心扮靓新广西

  主持人:结合日常工作与生活,谈谈对“广西工人爱广西”的理解,讲述自己或身边同事为广西发展默默奉献的小事,表达对建设壮美广西的坚定决心。

  霍典:我的履历表上,出生地是河南省平舆县,但心里的籍贯早已是“广西”。“广西工人爱广西”,对我而言,就是把爱压进“安畅舒美”的高速公路,用脚步丈量管辖的560公里高速,把办公室搬到路面、桥梁、隧道里,只为守护每一寸道路的平安畅通。

  这份爱,被量化为850条优化建议。大凭路建设期间,我带领建管养联合专班全过程驻点,累计提出850条设计优化建议,开展现场调查50余次,最终优化节省约3亿元投资。

  这份爱,在传承中延续。通过“导师带徒”,我先后培养了13名徒弟,其中2人成长为养护站站长、1人任副站长、6人成为业务骨干。

  这份爱,被写进广西地方标准。我牵头编制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指南》及后续编制的《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指南》,让“使用者优先”的理念在八桂大地上生根发芽。

  这份爱,更藏在每一次深夜抢险中。去年台风相继来袭,我带队连续多日坚守边坡,争分夺秒清运土方、铺设防水布、调度应急泵,高效完成塌方清理;联合地质专家排查险情、分析成因,协同当地单位研究根治方案,只为确保灾害不再危及行车安全。当过往司机摇窗喊出“广西老表,加油”时,满身泥水的我,心中热血奔涌。

  未来,我将继续把全部热忱转化为建设壮美广西的“沥青动能”。只要反光衣还在身上,我就要让我负责的每一公里路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跑道,让每一座桥梁成为向海经济的跳板,让“广西工人爱广西”在八桂大地生生不息、延绵万里。

  5、汇聚“我”的力量,融入强桂新实践

  主持人:请您从理论层面剖析“爱广西”与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内在联系,解读“壮美广西 强桂有我”的深刻内涵,为产业工人践行“爱广西”提供理论指导。

  李斯玺:产业工人如何践行“爱广西”情怀,本质上是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千万产业工人的个人力量,如何汇聚成为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动能?从理论层面看,其中蕴含着个体价值与区域发展、情感认同与实践行动之间的深刻辩证关系。

  首先来看“爱广西”情怀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爱广西”绝非抽象的情感表达,而是与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的实践命题,体现为产业工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有机统一,并将之转化为生产效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

  再来看“壮美广西 强桂有我”的深刻内涵。其重点是将个人奋斗与广西发展紧密结合,强调“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当产业工人在车间里生产出更精密的产品,广西制造的口碑就会在市场上多一分竞争力;当产业工人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广西产业转型的步伐就会快一分;当工人把家乡的发展视为“自己的事”,壮美广西的建设就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产业工人将个人奋斗充分融入广西发展大局。

  最后来看产业工人践行“爱广西”情怀的路径。一是以“精”立业,把岗位当作“主战场”,通过钻研技术、提升本领,成为广西产业升级的“技能尖兵”;二是以“责”担当,把企业发展、地方建设当作“分内事”,在创新创造中主动作为;三是以“情”扎根,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广西建设蓝图中,让“爱广西”从情感认同,变成日复一日的岗位实践。

  总之,壮美广西的“壮”,离不开产业的“强”;产业的“强”,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能”,希望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能成为“爱广西”的践行者、“强广西”的推动者,为建设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结语:

  在推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中,“爱广西”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抽象情感,而是融进每一次行动的具体自觉。它体现在产业工人在车间里拧好每一颗螺丝、攻克每一个技术难关,用匠心为广西产业升级筑牢根基;体现在企业家扎根这片热土,把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绑在一起,用实干带动就业、反哺家乡;体现在普通职工守护一湾碧水、传递一句乡音,在日常里呵护广西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唯有让“爱广西”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将个人奋斗融入壮美广西建设的时代洪流,方能汇聚起八桂儿女的磅礴伟力,共同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壮丽篇章。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