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深化“强培训+重竞赛+促晋升+提保障”模式,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为我们一线产业工人提供了‘沃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出彩。”提及“产改”的切身感受,兴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安海螺)制造分厂厂长助理王少辉感慨不已。
王少辉是兴安海螺产业工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该公司深化“产改”的受益者之一。随着“产改”在兴安海螺落地生根,王少辉依托公司的培养机制,从“技术小白”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并于2020年获得“桂林工匠”荣誉。
据了解,兴安海螺是兴安县推进新时期“产改”企业试点单位。自“产改”启动以来,该公司不断深化“强培训+重竞赛+促晋升+提保障”模式,不仅探索出了产业工人成长新路径,还探索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方法,持续深入推进了“产改”。
“为助力产业工人更好地成长成才,我们严格落实‘海星’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校园招聘,引入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兴安海螺总经理李安安告诉记者,新员工在上岗前,该公司会通过“海星人才”集中培训班,帮助新员工加深岗位了解,让他们快速融入企业文化;依托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打造技术创新导师队伍,通过签订师徒协议,开展新员工“一对一”传帮带培训、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让新员工快速提升岗位技能;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实践”测试,及时检验新员工学习成果,择优选拔培养过程中表现优异者纳入公司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为公司储备优秀专业人才。
为让更多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兴安海螺每年定期开展脱产集中培训、户外拓展训练、内部研讨、外出参观交流等,多形式强化培训效果,让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技能竞赛不仅是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兴安海螺围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我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贡献”等系列劳动和技能竞赛,通过“海螺杯”技能竞赛、维修技能大比武、质量检验大比武等活动,为产业工人搭建展示才艺、提升技能的舞台。
“通过技能竞赛,我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不仅获得了荣誉,还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制造分厂电仪工段长李明孜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使他从电气技术员晋升为电仪工段工段长,待遇得到提高,地位也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每年开展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重点向基层一线产业工人倾斜,评选比例在90%以上。
近年来,兴安海螺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培养、考核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系统梳理、修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等级晋升标准》《维修工等级晋升标准》,每年组织开展晋级考评等举措,促进人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兴安海螺还勇于打破晋升“天花板”,为公司产业工人畅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双车道”,即对符合管理通道上岗标准的,可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工段长—中层—管理序列高层”的管理通道晋升;对符合技术通道上岗标准的,可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序列高层”的技术通道晋升。
当前,兴安海螺逐渐形成了“以技能等级认定为基础,技能竞赛、评优选拔齐头并进,高技能人才培训稳步开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硬件”配齐了,“软件”也要跟上。兴安海螺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修订完善与职工权益息息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工会“四送”服务,每年定期开展职工年度健康体检、职业病体检等活动,做精做细做优各项保障服务,着力提升产业工人地位,维护产业工人权益,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有力激发了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随着“产改”的不断深化,兴安海螺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了,待遇变好了,地位提高了。工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该公司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升级设备管理及辅助巡检系统等,打造集设备管理自动化、能源管理可视化、供销云端化、矿山数字化的智能工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劳动模范、兴安海螺设备保全处总降主管胡钦华告诉记者,随着产业工人技术的提升,很多“小发明、小创造”不断涌现,再加上新设备的加持,该公司生产持续提质增效,实现了职工企业“双赢”。目前,该公司形成了“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运行维护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经营”的水泥生产智能制造模式,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100%、生产效率提升11.62%、能源利用率提高10.97%,质量稳定性提升3.7%,产业工人的收入也以每年5%-10%的增幅稳步提高。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