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生命回响的暖意短信
来源:桂工网    作者:张超群    发表时间:2025-09-16 17:55:29
摘要:9月6日早上,正准备去打乒乓球的我听到手机短信的声音。打开一看,短信映入眼帘:“您捐献的血液已发往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供患者使用”。
  9月6日早上,正准备去打乒乓球的我听到手机短信的声音。打开一看,短信映入眼帘:“您捐献的血液已发往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供患者使用”。我仿佛看见那袋带着我体温的血,正顺着输液管流进患者身体,让手术室的灯光多了份底气,让走廊上焦急等待的家属松了口气。

  这份对献血的执着,是我在医院工作35年里扎下的根。从团委书记到工会主席,岗位换了多个,“宣传献血、带头献血、组织献血”的事却从未中断。虽不是临床医务人员,但在医院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多年,见过太多生命的急盼:急诊楼前,家属跟着担架跑着喊“一定要有血”;妇产科外,丈夫攥着输血同意书的手青筋凸起;护士抱着血袋小跑过走廊,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嘴里念着“再快些,病人等着用血”。

  每次撞见这些场景,都会对无偿献血有新的认识,激发我组织更多的人献血。我还利用各种机会和新闻媒体把医院里的真事说给大家听:“患者老李上次心梗手术,全靠无偿捐献的血稳住病情,现在不仅自己献血,还动员家人参加。”“儿科那个患白血病的娃,每次化疗后输血都会笑,说‘这是叔叔阿姨给的力量’”。红色献血证塞满了我办公桌的抽屉,成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原来在医院不用握手术刀,也能为守住患者的生命添一份力量。

  两年前我调到南宁工作,在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的新岗位上,我的献血之路有了新延伸。一次献血活动中遇见自治区人民医院ICU的黄鹏医生,他5万多毫升的献血量让我震撼和感动。“献血小板周期短,半个月就能献一次,能帮更多急需凝血的病人”,他的话点醒了我。从那以后,我从每年两次全血捐献,改成每月一次血小板捐献,献血证上多了一行行“单采血小板1单位”的字迹,像给爱心添了串温暖的注脚。

  为了守住“能献血”的资格,我成了朋友圈里的“健康标杆”:管住了嘴、迈开了腿、睡好了觉;现在每周雷打不动跑步3-4次,每次5公里轻松完成;打乒乓球、气排球也成了每周固定的锻炼项目。体重稳在75公斤以下,体检报告上的血脂、尿酸、血压指标常年亮“绿灯”——参加无偿献血的我在帮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得更硬朗。

  二十多年过去了,献血证攒了多本,第36次献血的记录还带着油墨香。有人问“你图什么?”我图的是路过医院急诊楼时能想“我的血或许正在里面救人”;是每次献血后收到短信时那份“我健康,我真的帮到了人”的踏实。往后,我还会继续走进献血屋,也会借着宣教工作的便利,讲好广大医务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的献血故事——若更多人愿意伸出手臂,热血会汇成星河,而这些带着日期的暖意短信,会成为更多人心底的光。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