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尚未消散,冬天已踏着厚厚的落叶悄悄到来。动物们匆匆跑回深山,躲藏在树洞中,储备能量过寒冬。农民将作物收晒完毕,存入库房。冬日的阳光,如同一片轻盈的薄纱。天空中云彩越发稀少,只有几朵拖着长尾的流云。落叶和小草在寒风中窸窣作响。与明亮清爽的秋季不同,冬天如同被水洗过,显得素朴又简单。
立冬时节,皎洁的月光如同白雪覆盖大地,犹如梦幻中的一袭白衣。此时,常常会想起千年前的诗人李白。他在寒风中徜徉,江水凛冽,登舟追随水流。水中有月,月中有花,景色朦胧迷离,竟让诗人误将月色视为雪色,咏句传诵至今:“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月光与雪一样,纷纷扬扬,将天地都染上一片洁白,同一片清净无忧。正因有雪,有月,有凝霜铺陈,冬的寂然总是带着一种浩阔与平静。
立冬,自古以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令,与立春、立夏、立秋并为四立,作为四季的末尾,也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相传在古代,为了迎接这一天,天子率百官穿上黑色衣服,将车辇和旌旗换上黑色的装饰,庄严地前往北郊,急于赶在黎明前祭祀冬神。昭告天下:冬,立起来了!事后,天子赐百官和将士们棉衣,也“赏死事,恤孤寡”,给为国捐躯者的妻儿送去冬衣。民间也会举办“暖炉会”迎冬,人们围坐一起,肉在炉中,饮酒啖食。
最近翻阅《围炉夜话》时,见序言中写:“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我不觉就想起儿时在老家的日子,每当入冬,厨房中的火炉便会熊熊燃起。火势蓬勃时,炉子里便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红红的火苗欢快地噼啪作响,仿佛想要跃出炉子。许多个宁静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母亲织打毛衣,父亲拿着锉刀打磨木质小玩具,我则在火炉盖的边缘烤着板栗与红薯。等到炉上水壶沸腾起来时,父亲会给每人沏上一杯桂花茶。
寒风在外呼啸,房间里却弥漫着安静。我对幸福的感知尚未觉醒,只眼巴巴追逐着烤货带来的快乐。板栗在高温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有时会“嘣”地一声爆开;红薯的外皮也被烤得皱巴巴,流着油,发出 “滋滋”的声响,令人垂涎。当火候到了,母亲拿起筷子,将烤好的红薯和板栗分别拨入盘中。嘴馋的我早已按捺不住,忍着烫,小心翼翼地捏起一粒板栗,“嘣”“嘣”…… 空气中回荡着咬破板栗壳的欢乐音符。有时,母亲也会给我们讲些很久以前的故事,大家听得入神,往往忘记了火炉上的美味,直到焦糊的味道窜入鼻尖,才匆忙起身去整理遗留下来的烤货。
时光如梭,旧日的回忆渐渐远去,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才意识到,那些平凡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时光的步履始终不停,就如穆旦在诗里说:“多么快,人生已到了严酷的冬天。”
冬日,总是让人渴望温暖。燃一炉香,亮一盏灯,看一场月色流动下的雪,围炉夜话,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寒风吹拂窗户发出的“沙沙”声,一起追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