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向“新”提质 为“产”聚力
——政协委员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来源:桂工网    作者:蒙翠云 农晨迪    发表时间:2025-01-17 19:15:26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大家围绕我区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薛丽容委员: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广西特色新质生产力

  目前,广西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面临诸多挑战,急需在科技创新及应用、培养急需人才、生产要素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改革并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方面实现突破。

  建议:

  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对关键领域技术进行重点攻关。鼓励区内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转化。支持区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大湾区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协作,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产学研、技术及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的创新合作。

  革新培养理念,调整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培养“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选拔、优待、激励顶尖基础学科人才,推进科技创新。

  优化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组合和创新性配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和动力,提高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加快完善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工具拓展传统行业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力要素实现便捷化流动、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确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和保障。

  吴全满委员:发挥广西种质资源优势,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广西已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共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3912份。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

  建议: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加快资源精准鉴定,强化资源改良创制,加大力度支持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基础研究,增加源头创新储备,鼓励新种质创制,建立体现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成果的机制,支持公益性育种科研单位形成稳定的科研队伍,聚合科研、企业等多方力量,筛选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

  推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制定出台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开展资源登记工作,鼓励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个人登记其保存的资源信息。

  加快地方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和改良的转化,培育更多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突破性的新品种、好品种,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种源的新要求。着眼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推动打造从资源到品种、从品种到品牌的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研究探索种质资源、新品种、新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策略,推动国际种质资源引进绿色通道的开通、国内外优质育种材料的交流,鼓励种业企业主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做好国外种质资源本土化改良和创新利用工作。

  何永辉委员:乘粤港澳大湾区东风促广西传统产业蝶变

  传统产业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80%。但是,当前诸多技术行业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能量,无疑为广西传统产业的破局突围带来了历史机遇。

  建议:

  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上,政府要积极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携手,针对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大湾区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共用。

  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简化维权流程,降低维权成本。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交流盛会和产业创新高端论坛等活动,搭建优质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奖项,对优秀项目和团队给予资金扶持、创业辅导、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支持。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优质服务。搭建集大湾区和广西两地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人才资源等信息于一体的区域间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配置的平台。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扶持资金,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项目在广西落地转化的给予一揽子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适度的风险补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在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中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

  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精心制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总体规划。鼓励企业打破数据壁垒,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制定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并为引进人才提供优厚待遇。持续加大本土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广西高校和职业院校与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围绕广西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