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别“盲走”在食品安全盲区
来源:
作者:戴先任
发表时间:2025-11-14 17:52:49
摘要:网友“Zld”在小红书发帖,杭州也有“剩菜盲盒”了。据说是刚推出的活动,周末的时候特地去体验。
网友“Zld”在小红书发帖,杭州也有“剩菜盲盒”了。据说是刚推出的活动,周末的时候特地去体验。团购价40元一份,特价团会有优惠。网友们讨论的“剩菜盲盒”是由杭州国寿君澜大饭店近日推出的销售活动。 (据《都市快报》)
近期,“剩菜盲盒”在多地悄然走红,以临期食品低价销售的模式,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追求新奇体验的心理,又以“反浪费”旗号赢得部分舆论认可。商家通过盘活临期资源实现“变废为宝”,消费者则以折扣价获得商品,看似实现了双赢。然而,这一新兴业态背后,隐含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不透明及监管缺位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尽管低价临期食品本身具有经济性,但盲盒形式放大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食品种类、保质期及储存条件,可能导致购买到变质或不符合需求的商品。更有商家借机清仓过期食品,或虚标原价制造“折扣假象”,甚至以盲盒为噱头收割消费者,使“剩菜盲盒”沦为“韭菜盒”。
商家虽通过创新营销盘活了临期资源,但若忽视食品安全核心,则无异于本末倒置。临期食品因储存条件差异易变质,若未严格分类管理或加工不当,极易引发健康隐患。此外,部分商家未履行明码标价义务,导致实际优惠幅度存疑,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监管层面,尽管已有相关法规强调食品销售的安全责任,但“剩菜盲盒”仍游走于灰色地带,暴露出法规执行与动态监管的滞后性。对此,需加快完善临期食品销售标准,强化商家资质审核与过程追溯,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严惩违规行为。
近期,“剩菜盲盒”在多地悄然走红,以临期食品低价销售的模式,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追求新奇体验的心理,又以“反浪费”旗号赢得部分舆论认可。商家通过盘活临期资源实现“变废为宝”,消费者则以折扣价获得商品,看似实现了双赢。然而,这一新兴业态背后,隐含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不透明及监管缺位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尽管低价临期食品本身具有经济性,但盲盒形式放大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食品种类、保质期及储存条件,可能导致购买到变质或不符合需求的商品。更有商家借机清仓过期食品,或虚标原价制造“折扣假象”,甚至以盲盒为噱头收割消费者,使“剩菜盲盒”沦为“韭菜盒”。
商家虽通过创新营销盘活了临期资源,但若忽视食品安全核心,则无异于本末倒置。临期食品因储存条件差异易变质,若未严格分类管理或加工不当,极易引发健康隐患。此外,部分商家未履行明码标价义务,导致实际优惠幅度存疑,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监管层面,尽管已有相关法规强调食品销售的安全责任,但“剩菜盲盒”仍游走于灰色地带,暴露出法规执行与动态监管的滞后性。对此,需加快完善临期食品销售标准,强化商家资质审核与过程追溯,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严惩违规行为。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