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黑职介”需“疏堵”双管齐下
来源:
作者:王志高
发表时间:2025-06-25 19:19:08
摘要:甘肃兰州警方前不久破获一起虚构央企国企岗位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案件:犯罪团伙以“20万运作费搞定正式编制”为诱饵,伪造笔试、面试流程,私刻公章签订虚假合同,400余名高校毕业生被骗,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
甘肃兰州警方前不久破获一起虚构央企国企岗位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案件:犯罪团伙以“20万运作费搞定正式编制”为诱饵,伪造笔试、面试流程,私刻公章签订虚假合同,400余名高校毕业生被骗,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这场精心设计的“求职剧本杀”,不仅撕开了“黑职介”的狡诈面纱,更将求职季里“走捷径”的集体焦虑与监管漏洞暴露无遗。 (据《人民日报》)
破解困局,关键在“疏堵结合”。所谓“堵”,是强化全链条监管:将“黑职介”纳入信用惩戒体系,限制其法定代表人参与市场活动;对高频发布“高薪急招”“体制内岗位”的账号实施动态监测,用大数据预警异常招聘行为;同时,严打伪造公章、虚假合同等违法行为,从源头切断诈骗工具链。所谓“疏”,是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网”:高校应联合人社部门建立“企业招聘白名单”,定期发布正规岗位信息;政府可搭建省级统一的招聘信息验证平台,通过核验企业资质、岗位真实性,让“黑职介”无处遁形;高校还应将“防骗教育”纳入必修课,引导求职者理性看待就业选择。
破解困局,关键在“疏堵结合”。所谓“堵”,是强化全链条监管:将“黑职介”纳入信用惩戒体系,限制其法定代表人参与市场活动;对高频发布“高薪急招”“体制内岗位”的账号实施动态监测,用大数据预警异常招聘行为;同时,严打伪造公章、虚假合同等违法行为,从源头切断诈骗工具链。所谓“疏”,是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网”:高校应联合人社部门建立“企业招聘白名单”,定期发布正规岗位信息;政府可搭建省级统一的招聘信息验证平台,通过核验企业资质、岗位真实性,让“黑职介”无处遁形;高校还应将“防骗教育”纳入必修课,引导求职者理性看待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