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不能“预支”信任,透明化才是破局关键
来源:
作者:吴霞 王铎
发表时间:2025-05-21 18:48:43
摘要:随着社会节奏加快,预制菜迅速渗透餐饮市场,却因食品安全问题、商家隐瞒使用等乱象引发消费者强烈抵触。一边是资本热捧的万亿赛道,一边是“谈预制菜色变”的民意反弹,这场产业与信任的拉锯战,暴露出一个核心矛盾:预制菜的工业化效率与消费者对“锅气”的执念之间,隔着一道透明的玻璃墙。

□吴霞/文 王铎/图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预制菜迅速渗透餐饮市场,却因食品安全问题、商家隐瞒使用等乱象引发消费者强烈抵触。一边是资本热捧的万亿赛道,一边是“谈预制菜色变”的民意反弹,这场产业与信任的拉锯战,暴露出一个核心矛盾:预制菜的工业化效率与消费者对“锅气”的执念之间,隔着一道透明的玻璃墙。 据《法治日报》
预制菜的本质是一场现代饮食的“时间革命”,它本无原罪。从南宋“耐放腌肉”到日本冷冻便当,人类一直在用技术对抗新鲜与便利的悖论。但当下市场的荒诞在于,商家一边用“现炒现做”的幌子收割溢价,一边用糟头肉、添加剂透支行业信用。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把预制菜逼成了“薛定谔的菜”——消费者永远在猜测自己吃的是科技狠活还是真材实料。当梅菜扣肉变成“没菜坑肉”,当外卖黄焖鸡吃出“工业鸡”的塑料感,消费者的愤怒何尝不是对食品商业伦理的拷问?
破解信任危机,不能靠行业自嗨式的“标准体系”。建议强制推行“预制菜标识制度”:外卖平台增设“预制菜”筛选标签,餐厅菜单用显眼符号标注预制菜品,甚至可借鉴烟草警示模式,在包装注明“本产品经工业化加工,风味可能与现制不同”。唯有把选择权真正交给消费者,才能终结“挂羊头卖预制菜”的灰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