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实名就业帮扶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就业
来源:     作者:胡建兵    发表时间:2025-04-16 18:58:30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据中新网)

  实名制登记是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实名制登记,政府可以准确掌握未就业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确保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实名制登记有助于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政府可以根据登记信息,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帮助,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对于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实名制登记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识别并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包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提供一次性求职补贴、优先招聘等,确保他们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就业。政府可以通过实名制登记,为有意愿的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包括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实名制登记和帮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就业帮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毕业后,辅导员通常会投入到其他年级的学生工作中,难以持续跟踪和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此外,由于生源地的复杂性,学院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络学生,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大打折扣。学院缺乏系统的就业跟踪制度和信息管理平台,导致学生毕业后登录就业信息网的频次降低,信息更新和采集困难。由于缺乏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求职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把握,帮扶措施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具体群体和特定学生个性化需求。

  不同高校、不同类型、不同个体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存在差异,但实践中的就业帮扶往往以“大多数需求”作为普遍标准,导致帮扶与毕业生求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由于就业需求不明确和考核指标的影响,现有的就业帮扶通常以满足“有业就”为目标,使得未就业毕业生难以根据自身职业倾向“就好业”。

  落实落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就业帮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电话、短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全面摸排登记失业青年和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建立实名台账,确保每位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需求和帮扶状态清晰明确。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求职登记小程序、招聘活动清单等服务信息,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详细的求职指引和便利。针对每位未就业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于困难毕业生,提供“3+1”结对帮扶,即由1名县(市、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同志、1名乡镇(街道)负责同志和1名职业指导师进行结对帮扶。组织各类招聘会、直播带岗、入企探岗等活动,动态更新用工需求和求职意向,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次性就业补贴、企业吸纳补贴、自主创业补贴等各类补贴,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就业。对于符合条件的未就业毕业生,按规定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保障。开展“宏志助航”等就业能力培训项目,提升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就业能力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