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产业升级与就业注入新动能
来源:    作者:沈峰    发表时间:2025-03-14 17:58:30
摘要:近日,记者走进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小鹏汽车数据标注实训室里,小鹏汽车的工程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近日,记者走进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小鹏汽车数据标注实训室里,小鹏汽车的工程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工程师讲解完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们按照工程师的指引,动手操作自动驾驶的软件,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路况,分析周围情况,给智能AI输入正确指令。这是肇庆市技师学院与小鹏汽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数据标注订单班”。记者获悉,技师学院本地订单班学生90%以上实现本地就业,订单班联合培养的人才深受本土企业认可,也带动毕业生留肇就业。 (据《西江日报》)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就此而言,肇庆市技师学院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促就业,值得大力推进。像订单班学生“入校即入职,入职即入校”,对学院技工教育的推动,对学生的就业,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多重推动作用。特别是,“订单式”培养机制,利于发挥出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这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从更深层次来看,“订单生”成企业急需“香饽饽”背后,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与企业密切合作、办学紧跟产业发展,肇庆各职业院校经过多年耕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如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在教学、技能培训、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成为企业人,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技术,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显然,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得职校、企业和毕业生都从中获益。

  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正成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正如肇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持续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纵深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并印发实施《肇庆市技工院校订单班工作指引》,积极推进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凸显。2024年全市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35个、参与学生1564人,开班数量实现翻倍。实践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在各个领域、岗位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先进的技术成果最终都需要靠技术工人去实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才有可能发达繁荣。因此,从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其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逻辑,为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注入新动能。

  当然,确保“订单班”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需要进一步完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企业之间的责任权利关系,以及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通道,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