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购买的“情绪消费”游离于监管之外
来源:
作者:刘天放
发表时间:2025-01-08 18:28:59
摘要:AI人工智能交友、虚拟商品、线上陪伴……近年来,年轻人中开始风行新型情绪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5月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AI人工智能交友、虚拟商品、线上陪伴……近年来,年轻人中开始风行新型情绪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5月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据《中国青年报》)
采访调查发现,一些虚拟情绪消费背后潜藏隐忧。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情绪消费新业态深入调研发现,部分虚拟情感类商品打法律和公德的“擦边球”,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相关平台存在社会责任感不强、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必须承认,“情绪消费”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背后是这部分年轻人在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对于情感需求的强烈渴望,满足了其个性化需求。通过购买这些服务,可以找到陪伴和安慰,暂时忘却烦恼和压力。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要谨防这类服务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幌子,夹杂着非法交易、提供非法内容,进而产生社会危害性倾向。
本来,“情绪消费”属于花钱购买的一种对情绪的迎合及消解,但是切记,“情绪消费”这类产品是花钱购买而来,它毕竟仅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而有效办法,所以,还是要谨慎购买。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当主动有为,莫让购买的“情绪消费”游离于监管之外。
采访调查发现,一些虚拟情绪消费背后潜藏隐忧。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情绪消费新业态深入调研发现,部分虚拟情感类商品打法律和公德的“擦边球”,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相关平台存在社会责任感不强、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必须承认,“情绪消费”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背后是这部分年轻人在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对于情感需求的强烈渴望,满足了其个性化需求。通过购买这些服务,可以找到陪伴和安慰,暂时忘却烦恼和压力。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要谨防这类服务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幌子,夹杂着非法交易、提供非法内容,进而产生社会危害性倾向。
本来,“情绪消费”属于花钱购买的一种对情绪的迎合及消解,但是切记,“情绪消费”这类产品是花钱购买而来,它毕竟仅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而有效办法,所以,还是要谨慎购买。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当主动有为,莫让购买的“情绪消费”游离于监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