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评审应赋予一线员工话语权
来源:
作者:唐宗礼
发表时间:2024-10-15 18:16:15
摘要:职称评价,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撬动点。过去,部分职称依赖省职称评审委员会,偏重学术理论、从业年限,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价需求,形成了一道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的“天花板”。
职称评价,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撬动点。过去,部分职称依赖省职称评审委员会,偏重学术理论、从业年限,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价需求,形成了一道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的“天花板”。针对这一痛点,今年,中山率先以改革“破题”,为企业争取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推动实现“谁用人、谁评价”,贯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科研人才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满足企业选人用人需求,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人才流量”。 (据南方+新闻客户端)
企业开展创新课题立项评审、结题验收、成果评价和推广转化效果考核,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领导、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专家考评组进行审核论证,很少见到一线员工的身影,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
一线员工是生产任务承担者、创新成果应用者、经营效益创造者,生产中存在哪些“卡脖子”难题应确立为创新课题,集中人力、智力、财力加快攻坚突破;创新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应用前景和实际操作性;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能力如何,一线员工心中最有数,最有发言权。
企业组织创新评审,应注重邀请一线员工参与其中,赋予他们应有的话语权。保证选题精准性。通过听取一线员工意见建议,有利于把影响安全生产、绿色发展、质量改善、绩效创造、能效提升、数智转型等重点、难点、堵点和薄弱点确立为创新主攻点,保证创新选题精准性、务实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增强成果实用性。通过一线员工对成果揭短、挑刺、找毛病,成果贡献者可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准确掌握成果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针对性改进、完善和再创新,使其更接地气、更符合生产实际,增强成果实用性和创效能力。
激发创新主动性。一线员工参与评审考核,可以学习到更多创新方法和经验,消除创新神秘感、畏惧感、无力感,不再觉得创新门槛高不可攀,而是人人可为,有效激发其谋划创新、投身创新、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胜信心,营造全员创新浓厚氛围。
企业开展创新课题立项评审、结题验收、成果评价和推广转化效果考核,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领导、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专家考评组进行审核论证,很少见到一线员工的身影,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
一线员工是生产任务承担者、创新成果应用者、经营效益创造者,生产中存在哪些“卡脖子”难题应确立为创新课题,集中人力、智力、财力加快攻坚突破;创新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应用前景和实际操作性;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能力如何,一线员工心中最有数,最有发言权。
企业组织创新评审,应注重邀请一线员工参与其中,赋予他们应有的话语权。保证选题精准性。通过听取一线员工意见建议,有利于把影响安全生产、绿色发展、质量改善、绩效创造、能效提升、数智转型等重点、难点、堵点和薄弱点确立为创新主攻点,保证创新选题精准性、务实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增强成果实用性。通过一线员工对成果揭短、挑刺、找毛病,成果贡献者可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准确掌握成果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针对性改进、完善和再创新,使其更接地气、更符合生产实际,增强成果实用性和创效能力。
激发创新主动性。一线员工参与评审考核,可以学习到更多创新方法和经验,消除创新神秘感、畏惧感、无力感,不再觉得创新门槛高不可攀,而是人人可为,有效激发其谋划创新、投身创新、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胜信心,营造全员创新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