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成长沃土,培育更多工匠人才
来源:
作者:王小梅
发表时间:2024-08-21 18:20:16
摘要:日前,安徽省总工会发起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提出每年发布10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遴选100名安徽工匠,省市两级工会重点培育1000名能工巧匠,示范引导全省各级工会、行业产业企业等挖掘发现1万名优秀高技能职工人才,并通过建立一系列工匠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省形成安徽工匠示范引领,高技能职工人才不断涌现,广大产业工人积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局面。
日前,安徽省总工会发起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提出每年发布10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遴选100名安徽工匠,省市两级工会重点培育1000名能工巧匠,示范引导全省各级工会、行业产业企业等挖掘发现1万名优秀高技能职工人才,并通过建立一系列工匠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省形成安徽工匠示范引领,高技能职工人才不断涌现,广大产业工人积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局面。 (据《工人日报》)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一线主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加快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这项系统工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合力施策,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为厚植成长沃土,培育更多的工匠人才,一方面,各地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生态;另一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培育合力。
大国工匠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明者、掌握者、传承者,是各行业的领军型技能人才。为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不仅需要尽快提升现有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也需要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各地不断完善产业新工匠的评价机制,鼓励重点企业健全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新八级工”制度,推动建立完善的市、区、企业三级首席技师制度,支持技能等级与学历贯通,推进技能等级互认机制。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师带徒”“匠带兵”等活动,形成“工匠培育工匠”的梯队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开展更多类似的“十百千万”行动,精准衔接“产业链”与“人才链”,让产业与人才在工匠学院实现“双向奔赴”。
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锻造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优势,除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外,还要发挥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功能,以技术协同创新,有组织推动创新型拔尖型技能人才培养。比如,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协同推动工匠学院、劳模(名师)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共同体、联合体内企业、科研院所与院校面向行业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协同攻关,以形成培育高技能人才合力。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期待各地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技能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茁壮成长,激励他们在一线收获成长,在平凡岗位书写时代华章,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一线主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加快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这项系统工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合力施策,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为厚植成长沃土,培育更多的工匠人才,一方面,各地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生态;另一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培育合力。
大国工匠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明者、掌握者、传承者,是各行业的领军型技能人才。为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不仅需要尽快提升现有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也需要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各地不断完善产业新工匠的评价机制,鼓励重点企业健全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新八级工”制度,推动建立完善的市、区、企业三级首席技师制度,支持技能等级与学历贯通,推进技能等级互认机制。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师带徒”“匠带兵”等活动,形成“工匠培育工匠”的梯队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开展更多类似的“十百千万”行动,精准衔接“产业链”与“人才链”,让产业与人才在工匠学院实现“双向奔赴”。
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锻造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优势,除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外,还要发挥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功能,以技术协同创新,有组织推动创新型拔尖型技能人才培养。比如,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协同推动工匠学院、劳模(名师)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共同体、联合体内企业、科研院所与院校面向行业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协同攻关,以形成培育高技能人才合力。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期待各地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技能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茁壮成长,激励他们在一线收获成长,在平凡岗位书写时代华章,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