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训练营”不能成为“割韭菜营”
来源:
作者:戴先任
发表时间:2024-06-24 19:30:14
摘要:“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引得毕业生趋之若鹜。
“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引得毕业生趋之若鹜。近两年,“求职”成了一个赛道,不止各种求职机构纷纷冒头,不少个人博主转型求职市场,利用前期积攒的粉丝基础开始承接改简历、就业指导等项目,时机成熟后则仿照机构开设个人“求职训练营”。 (据《劳动报》)
针对“求职训练营”乱象,大学生等消费者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不要盲目消费,不要听信商家忽悠,如果要选择“求职训练营”,也要先查看对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与对方签订合同,也要认真了解合同内容,避免被商家“挖坑”欺骗。还要看到“求职训练营”火爆背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旺盛需求。对此,需要高校要能重视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如果高校能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另外,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求职训练营”等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求培训机构规范运行,不能纵容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宣传、“价高课劣”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要督促培训机构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