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别成“坑人”的“识人之术”
来源:
作者:戴先任
发表时间:2024-06-18 18:18:32
摘要:“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刚做完测试,被通知与意向岗位要求不符,可这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公司”“测试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我觉得不准”……
“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刚做完测试,被通知与意向岗位要求不符,可这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公司”“测试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我觉得不准”……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 (据《工人日报》)
对求职者做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在招聘中越来越常见。实际上,面试往往也会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考察,一些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喜欢招聘热爱团队、勇于创新、合群、外向等性格特点的人,这样的要求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也不算是苛求。但具体到性格测试,却难以有标准答案,一些用人单位的性格测试并不科学、公平。比如像MBTI性格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将个体人格分成16种类型,认为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擅长之处。
这样的性格测试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水平,但性格测试也可以伪装。如在社交平台,有不少网友分享高分通过性格测试的技巧,还有商家专门兜售辅导课程,为求职者量身定制能够迎合企业需要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测试可以作为招聘方“识人”的辅助工具,却不可当成招聘决定因素。
根据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条框框限制求职者平等就业。一些招聘企业进行心理测试、性格测试还涉嫌侵犯求职者的个人隐私等权益,比如过度套取应聘者的思想、性格、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不仅是进行心理测试、性格测试,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性别、年龄、星座、地域、血型甚至口音等都有要求。这些更涉嫌就业歧视,涉嫌侵犯应聘者的平等就业权。
用人单位要把好选人用人“标尺”,选人用人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高招聘效率,选到最适合的员工,还要坚持法治导向,依法用工,这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监管部门则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诚信招聘,不能进行虚假招聘、奇葩招聘,不能对应聘者搞就业歧视,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奇葩招聘、虚假招聘的用人单位,要能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增加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
性格测试要尽量公平合理,要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更不能全交给性格测试,而要进行多角度、全面的考量。别把性格测试当成了招聘“硬杠杠”,更不能成了就业歧视的“新马甲”,成了“坑人”的“识人之术”。要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公平就业环境,需要招聘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尺”更科学合理一些,更不能让用人“标尺”变成了侵权的小算盘。
对求职者做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在招聘中越来越常见。实际上,面试往往也会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考察,一些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喜欢招聘热爱团队、勇于创新、合群、外向等性格特点的人,这样的要求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也不算是苛求。但具体到性格测试,却难以有标准答案,一些用人单位的性格测试并不科学、公平。比如像MBTI性格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将个体人格分成16种类型,认为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擅长之处。
这样的性格测试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水平,但性格测试也可以伪装。如在社交平台,有不少网友分享高分通过性格测试的技巧,还有商家专门兜售辅导课程,为求职者量身定制能够迎合企业需要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测试可以作为招聘方“识人”的辅助工具,却不可当成招聘决定因素。
根据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条框框限制求职者平等就业。一些招聘企业进行心理测试、性格测试还涉嫌侵犯求职者的个人隐私等权益,比如过度套取应聘者的思想、性格、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不仅是进行心理测试、性格测试,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性别、年龄、星座、地域、血型甚至口音等都有要求。这些更涉嫌就业歧视,涉嫌侵犯应聘者的平等就业权。
用人单位要把好选人用人“标尺”,选人用人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高招聘效率,选到最适合的员工,还要坚持法治导向,依法用工,这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监管部门则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诚信招聘,不能进行虚假招聘、奇葩招聘,不能对应聘者搞就业歧视,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奇葩招聘、虚假招聘的用人单位,要能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增加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
性格测试要尽量公平合理,要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更不能全交给性格测试,而要进行多角度、全面的考量。别把性格测试当成了招聘“硬杠杠”,更不能成了就业歧视的“新马甲”,成了“坑人”的“识人之术”。要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公平就业环境,需要招聘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尺”更科学合理一些,更不能让用人“标尺”变成了侵权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