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防灾减灾要“喊醒”每一环
来源:    作者:舒圣祥    发表时间:2024-05-28 19:00:05
摘要:某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示部分乡镇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县防指在预警发布后对基层知晓情况进行抽查。结果显示,14个乡镇、街道中有5个乡镇值班人员对该预警信息“不知道”,其中有2个还是本次预警提及的乡镇。
  某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示部分乡镇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县防指在预警发布后对基层知晓情况进行抽查。结果显示,14个乡镇、街道中有5个乡镇值班人员对该预警信息“不知道”,其中有2个还是本次预警提及的乡镇。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闻看得人惊出一身冷汗,预警信息传递是防灾减灾的第一步,连这第一步都没有,后续工作自然无从谈起。连乡镇值班人员都没有被“喊醒”,更谈不上“喊醒”全部受威胁的群众——如此防灾减灾,预警岂不沦为摆设?

  据悉,该县对于蓝色预警没有电话叫应机制,气象部门发布蓝色预警后,县防指工作人员仅通过群聊通知,该群只有乡镇防汛工作负责人才能够加入,系统后端显示乡镇防汛工作负责人“已读”,即为通知完毕。后续再由各负责人通过各自微信群通知值班人员。本次蓝色预警信息,各乡镇防汛工作负责人均“已读”,有的却没有及时转发给值班人员,有的虽转发到乡镇值班群,由于没有反馈机制,信息很快淹没在冗杂信息里。

  不难发现,该县预警信息传递中的各个环节,都是颇为随意的。预警信息传递,应该层层都有反馈和回应,而不只是复制粘贴一下就完事。显然,该县预警信息的断层、丢失问题,不只是个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问题,而是存在重发布、轻反馈的机制问题。说白了,预警信息传递流于形式,防灾减灾没有“喊醒”每个环节、每个责任人。

  预警发出后,只有在后续环节中确保“收得到”“用得上”,才能将预警转化为防抗救实际行动,强化主动、互动、联动机制,在面对灾害时牢牢把握主动权。否则,可能相关责任人根本未曾引起重视,形成“蓝色预警不重要,无须在意”等错误观念,心理上开始轻视,执行上自然懈怠,以至于对预警信息置若罔闻,汛情危险势必随之陡增。

  不久前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强调,今年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反观现实,新闻中的预警信息断层、丢失问题,应该不只是某一个县存在的问题,而是给其他地方也都提了一个醒,敲了一次警钟。

  防灾减灾要确保“喊醒”每一环。要不断完善汛期自然灾害动态预警与“叫应”“喊醒”机制,确保预警响应联防联控措施落地。不仅要及时发布和传达预警信息,还要确保各单位收到预警信息后都有回应和反馈。第一时间“叫应”防灾相关责任人,“喊醒”全部受威胁群众,形成预警和响应闭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