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5月1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重庆垫江县富华新城小区一名男子在锻炼时发生意外离世。16日,记者从当地获悉,男子在小区健身器材上锻炼时,把绳索系在脖子上发生意外,已不幸离世。垫江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本来应该是手吊在绳索上进行锻炼,但他是把绳索系在脖子上进行锻炼。” (据极目新闻)
看上去,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但是其背后暴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公园,你会发现很多人采取奇葩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有人不停地用后背撞树干,树干都被磨平了;有人把双手吊在树枝上,前后晃荡。你很难说这些锻炼方式有用,但总是有人相信有用。直到一些人因为错误的锻炼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才不得不去看医生。这说明,很多人具备了运动锻炼的意识,也采取了运动锻炼的行动,却因为没有掌握科学锻炼的常识,结果误入歧途。所以,运动锻炼要具备科学、合理的锻炼常识。这种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常识从何而来?可以由单位、社区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聘请专业的健身人士来进行授课;也可以由医疗机构承担运动科普的责任;还可以利用夜校,向人们传授科学锻炼运动的相关常识。 (时评人 苑广阔)
因为“吊脖子”不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非常让人痛心。医务人员尤其是医学专家要利用不同的场合进行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教育,各类媒体也要更多地普及医学常识,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普知识深入人心,让那些人云亦云的不科学、伪科学的“流行说法”不攻自破,失去市场。老年人应该倡导科学养生,科学健身,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量力而行,更多地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任何超出身体条件许可的运动方法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得了疾病,还是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正规治疗,切莫自说自话,轻信传言“走捷径”,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作为子女来说,也要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助老人科学锻炼,从而自觉远离不靠谱、不科学的健身“土方法”。 (时评人 郑建钢)
如今,健身作为一种“爆款”生活方式,流行于各类人群。可是,锻炼了这么久,选择的锻炼项目以及方式方法、时间长度等是否对呢?有人错误地认为,锻炼越多越好、跑步跑得越远越好,或者“挂脖”锻炼就是对健康有益……其实,国家体育总局早就公布了《全民健身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前的安全性评估、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个性化运动处方制定、一次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不同阶段体育健身活动方案等。这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科学健身“说明书”。遗憾的是,人们在健身前,未必都在“照方抓药”,而“挂脖”锻炼这种“野路子”,无疑存在巨大风险。可见,不顾身体条件,盲目健身不可取。有人看到别人跑马拉松,也跟着跑,但由于体力不支出现晕倒等事故不断。还有人在锻炼的时间、地点以及锻炼的时长等方面“跟着感觉走”,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参照标准。由此,“挂脖”锻炼意外身亡,警示健身要讲科学,唯有科学健身才是正途。 (时评人 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