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着力点 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来源:
作者:王小梅
发表时间:2024-03-26 19:52:12
摘要:今年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不出意料地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引起各界的深切关注。
今年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不出意料地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引起各界的深切关注。 (据界面新闻)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还是人类改造自然、塑造生产关系、重构资源配置方式、获取新型财富的一种持续创新能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和“质”,主要强调创造新财富的新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质量标准。
令人高兴的是,当前各地各行业抢抓机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迫切感和行动力。有机构统计,31个省(区、市)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26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各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足够的热情与敏锐,也要保持必须的清醒和冷静,明确本地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谋定而动。
面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这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找准着力点,尤其根据各地差异、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发展潜能和优势,客观看待区域发展落差,把本地特色传统产业改造好,稳扎稳打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动能的转变,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并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涉及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是激发新的动能、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因此,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应在有限的资源和紧迫的时间之下,聚焦国家战略领域,聚光成炬,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破土而出、突围向上;另一方面,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要以创新引领,不惧“三年磨剑无人知”,而后“一朝出鞘惊天下”。这就需要我们牵住创新的“牛鼻子”,挖掘和发展符合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生产方式、组织管理的全面革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改革发展中找准着力点,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还是人类改造自然、塑造生产关系、重构资源配置方式、获取新型财富的一种持续创新能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和“质”,主要强调创造新财富的新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质量标准。
令人高兴的是,当前各地各行业抢抓机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迫切感和行动力。有机构统计,31个省(区、市)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26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各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足够的热情与敏锐,也要保持必须的清醒和冷静,明确本地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谋定而动。
面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这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找准着力点,尤其根据各地差异、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发展潜能和优势,客观看待区域发展落差,把本地特色传统产业改造好,稳扎稳打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动能的转变,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并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涉及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是激发新的动能、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因此,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应在有限的资源和紧迫的时间之下,聚焦国家战略领域,聚光成炬,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破土而出、突围向上;另一方面,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要以创新引领,不惧“三年磨剑无人知”,而后“一朝出鞘惊天下”。这就需要我们牵住创新的“牛鼻子”,挖掘和发展符合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生产方式、组织管理的全面革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改革发展中找准着力点,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