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社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区推广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经验的通知》,在全区推广柳州、南宁、北海、梧州4个市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经验。 (据《广西工人报》)
和谐同行,互爱共赢。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蔚然成风。各级工会组织不断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职工创新成果越来越多,且涉及面越来越广,有的甚至涉及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如何更好地激发职工创新创效动能,必须对职工创新创效进行重奖。自2023年4月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在南宁、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河池9个市选取试点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以来,9个试点市主要围绕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制度、技术技能类津补贴、创新创造类成果奖励等方面,指导试点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探索将“技酬改革”成效与企业的评先评优、经费奖补、职工免费体检、职工疗休养等内容相挂钩,激发企业参与协商的积极性。
能级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评价因素、职工能力级别、工作绩效考核等确认工资标准的分配方式。企业对产业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企业的职工方代表和企业方代表,围绕技能提升、技术提级、荣誉奖励、创新奖励、学历补贴等议题进行协商。将职工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薪酬待遇与获得荣誉激励配套,突出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体现以技提薪、以技留人的导向,引导职工主动学习、提升技能,助推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当下,从全国范围来看,职工技术创新“出力与获利不对等”状况仍普遍存在。对于职工创新创效大多只是发发证书进行激励,没有实质奖励。有的地方把职工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收益后,职工也拿不到分文。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多赢。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职级制,畅通技能人才职级上升通道,对工程技术类岗和生产操作类岗按不同职级设置,并明确对应职级岗位工资水平。通过设立竞赛获奖专项特殊津贴、带徒津贴、荣誉津贴等,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突出者多得。
创新创效是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职工实现和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的通道,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职工自始至终是创新创效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把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和潜力发挥出来,企业才有不竭的力量。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把“职工创新成果”列入“能级工资”,切实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通过重奖才能使创新创效更有成效。
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把准了企业和职工需求的脉。可以期待,这种做法,能更好地促进职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创出更多“金点子”。当然,更应该打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堵点,将更多的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转化,使这些成果发挥更多的效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帮助技能人才、科研人员等普通劳动者通过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更有价值的共同富裕,而不是“躺平式”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