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媒体就“你会打听同事工资吗”发起网上投票,结果显示表示会打听的人占多数。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家对薪酬透明度的渴望,也折射出职场中普遍存在的薪酬焦虑和不公平感。 (据中工网)
所谓“密薪制”,俗称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内部从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等)保密,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密薪制”是从国外引入的管理方式,最初在外企施行,随后得到不少国内企业的效仿。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薪酬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将薪资透明度由明改暗。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禁止企业采用密薪制度,也没有规定薪酬保密,但是企业如果以违反“密薪制”为由擅自解雇员工,则涉嫌滥用管理制度,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借薪酬保密制度违反劳动法规定,让一些从事基础、常规性岗位的劳动者,难以享受到同工同酬待遇。比如,在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较快的行业,新、老员工薪资倒挂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员工打听和讨论工资收入,也是对工资不透明、分配不公现象的挑战。如果企业一味拿“密薪制”作为管理工具,漠视员工对公平的合理诉求,将引发员工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凝聚团结人心。
企业应该承认工人主人翁地位,员工对劳动报酬拥有知情权和协商权。企业应该按照有关劳动法规、向职工公示工资制度。制定劳动报酬、劳动定额、保险福利等规章制度必须与全体职工或职代会经过民主协商才能作出。实施“密薪制”,显然是对职工知情权和协商权的剥夺,是对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否认。不仅打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密薪制”带来的种种问题,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公平和透明原则,确保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薪酬制度的监管力度,防止“密薪制”被滥用,侵害劳动者的权益。对于违反劳动法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