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室外寒风刺骨,在安徽天长市汽车客运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内却是温暖如春,快递员邵平一边吹着空调,一边忙着给手机充上电。“天冷了,我最担心的就是手机掉电快,现在好多了,随便找个工会驿站就可以快速充电,自己还能在驿站休息一会儿暖暖身子。”邵平接过从驿站志愿者递来的热水,美美地喝上了两口,不无惬意地说。和邵平不同,正在驿站休息的环卫工人沈长华是这个驿站的“常客”,因为他负责保洁的路段就在驿站附近,所以只要有闲暇,他都会到驿站坐坐。 (据中工网)
其实安徽工会驿站建设只是全国各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今年7月,全总启动“双15”工程(今年底建成15万个工会驿站,全国主要城市的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工会驿站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近16万个,覆盖服务职工群众超1亿人,日服务户外劳动者300多万人次。正如网友留言所说,各地已建成的工会驿站,不仅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整再出发的“避风港”,也成为这座城市的“温情地标”。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接力前行。如今,每一个工会驿站不仅是户外劳动者温暖的港湾,也是工会组织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法律等普惠性、公益性活动的重要平台。如黄山市还依托工会驿站现有资源,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拓展服务功能,开展红色教育、法律援助、反诈宣传、心理辅导、急救培训、安全知识等“增值”服务,为户外劳动者开展送体检活动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更值得赞赏的是,部分工会驿站还设立了志愿服务队,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通过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等方式,用“新”传递社区正能量。如一些社区将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纳入基层治理“大网格”,利用好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深入居民家中的特点,引导骑手收集居民意见,关心独居老年人,以“随手拍”等形式在微信群及时反馈或给出建议,相关部门协调处理,解决有反馈的闭环治理模式。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了社区的“民情前哨”,城市安全的“流动探头”,城市文明的“公益使者”,在增强市民们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市民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国运。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群体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彰显着社会文明进步,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温暖和关怀。期待各地进一步总结经验,一如既往推进“双15工程”建设,给予户外劳动者更多的关心关爱,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尊重他们的劳动,为他们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保驾护航,让我们的城市也变得更加清洁美丽、更加和谐友好、更加生态宜居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