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购物,不给房间!”近日,一段“购物团消费不达标不给房间卡”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老人和另一名女子发生争执,称对方强制购物。据了解,这是发生在桂林市某酒店前台的一幕,老人是游客,女子为当地的一名导游。老人所参加的旅游团由海南出发,团费为398元,行程7天6晚。2月27日,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公示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桂林涉事导游和旅行社被吊销相关证件。 (据央广网)
尽管整治利剑高悬,还有大量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然而“不合理低价游”依然如百足之虫,禁而不绝。究其原因,正如业内专家所分析那样,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相关旅行社和从业人员铤而走险,甚至知法犯法;二是整个旅游服务市场的链条线长,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再加上相关欺诈行为的隐蔽性强,增加了监管和治理的难度,为“不合理低价游”等行业乱象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个旅游市场和旅游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正处于行业恢复期,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尤为重要。在重塑消费信任和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时期,“不合理低价游”的抬头势必给消费复苏带来极大影响,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发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共治共管。
首先,消费者要始终筑牢风险防线,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原则,对于虚假和欺诈式宣传保持高度的戒备,不为不法分子的消费欺诈所迷惑。其次,行业要进一步加强自律和管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和诚信化建设,让旅游市场拥有更多的诚信商家。再次,应建立更高效的反应机制和投诉举报渠道,采取有奖举报的形式,提升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构建畅通的渠道降低维权成本。
同样关键的是,对“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再现要露头就打,对违法行为要始终坚持“零容忍”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两者责任共担”为基准,让整组团和地接社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接受同等力度惩罚,如此才能有效形成震慑,遏制违法取利的冲动,真正达到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