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门诊共济保障改革 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来源:    作者:罗娟    发表时间:2023-02-24 18:26:15
摘要:近期,多个省市开始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改革。不少参保职工发现,门诊就医购药可以报销了,但同时,一些职工认为自己“吃亏”了,因为医保个人账户当期划入的资金减少了。

  近期,多个省市开始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改革。不少参保职工发现,门诊就医购药可以报销了,但同时,一些职工认为自己“吃亏”了,因为医保个人账户当期划入的资金减少了。有关专家认为,此番改革提高了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和使用效率,将给门诊保障水平带来增量。 (据《工人日报》)

  改革真的会让职工“吃亏”吗?

  我国从1998年开始建立的职工医保,实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小病和药品的费用支出。近年来,医保个人账户的局限性逐渐凸显,不仅大量资金沉睡,套保现象增多,而且由于缺乏社会共济性,出现了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等情况。如何唤醒这部分“沉睡”的资金,让其发挥更大效能,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课题。

  究竟是“吃亏”还是“获得”,不妨实际算一算。此次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改进个人账户计入方法,二是实施家庭共济,三是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医疗保险的大框架下,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更不是福利。改革并非简单地对个人账户金额“做减法”,而是把减少的“钱”加到医保统筹基金的“大池子”中,在调减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同时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也就是说,这对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而言其实是做了“加法”,增加的门诊报销待遇比个人账户减少的要多,而且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后,将有效减轻人们在普通门诊的就诊费用负担。正因此,从全国来看,门诊需求多、患病多的职工获益明显。

  改革让医保“强身健体”,保障能力更强,对诸多参保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医疗保险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保险,其通过大数法则分散疾病带来的风险,具有互助共济、共建共享的性质。所以,面对这样一项改革,既要算小账又要算大账,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

  增进改革共识,一方面,要在制定相关保障规则、推进改革进程时切实顾及民众感受,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供给、定点零售药店的数量,强化基层的门诊医疗服务能力,做好与门诊慢特病保障的衔接等工作,不断增强参保人的获得感。

  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将于3月1日落地、第8批国家药品集采日前开启,多地开始实施种植牙价格调控……不难看出,我国医保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但普惠民众、托底民生是其始终不变的基调,让最有需要的人受益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未来,改革的红利将发挥出强大的释疑增信作用,职工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