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初中生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保持一份理性很重要
来源:    作者:关育兵    发表时间:2023-01-31 10:09:55
摘要:1月27日大年初六,广西14岁初中生官子钦家门口热闹非凡。14岁的官子钦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春天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

  1月27日大年初六,广西14岁初中生官子钦家门口热闹非凡。14岁的官子钦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春天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据极目新闻)

  不用参加中考和高考,直接入读顶尖名校,接受本硕博贯通培养,官子钦的经历具有标杆作用。难怪当地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

  录取超常儿童进入高校学习,在我国已有一定历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78年率先创办了少年班。随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都曾开办少年班。不过,兴办大学少年班的热潮很快过去。为什么?因为总体培养效果不理想。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招收的学生与大学期冀的不符。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少年班,竭泽而渔,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生态。

  “将有天赋的学生提前选拔出来,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也有利于让这些学生提前完成大学课程,拥有更多科研时间,增加产生优质科研成果的概率,这符合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也符合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在这样的指导之下,清北等顶尖名校实施的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又重新上马。

  面对初中生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人们需要保持一份理性。这份理性就是客观的衡量自家的孩子,不因别人家的孩子而盲目冲动。人和人之间的天赋是有差距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否认。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赋非凡者,可以理解,却不可强求。进一步来说,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是不一样的,以别人家的孩子来强求自己家的孩子,很可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孩子们不是家长实现理想与愿望的替代品,更不是家长用来攀比的竞品。初中生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是一条道路;按部就班上学、升学、就业,也是一条道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不在于哪条道路更好,而在于哪条道路更适合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