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梧州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梧州市总工会经审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打破经审与财务、业务之间的沟通壁垒,让经审在保持独立、客观监督原则的同时,通过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将经审与财务、业务关键环节合理衔接,助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审业”协同,关口前置强化内部监督。
梧州市总工会经审会紧跟时代与政策更新的步伐,不断探索提高监督成效的方式方法。通过经审主动出击,走进业务部门,学习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了解重难点工作环节,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沟通探讨,消除经审与业务间的隔阂,促进不同专业的交流互动,推动经审与业务的相互配合。如业务部门组织招投标采购工作,经审作为监督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督,重点审查应标方所提供材料的密封完整性、评标评委的独立、客观性,维护各个环节和步骤的合法、合规;列席工会主席办公会议、工会党组会议,将经济业务的监督关口前移,发挥内审前哨监督作用,从观察员的视角客观审视集体决议流程等事项,对存疑点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事情全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提醒。
二、“审财”协同,推动绩效管理脱虚走实。
梧州市总工会经审会针对内审发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并就相关情况与财务部门配合分析检视,挖掘和确认预算项目绩效指标中缺少标准化参考依据这一根源,及时给出建立预算项目绩效指标库等合理建议,财务部门迅速牵头落实整改。经审持续跟踪整改进展,对偏差及时发出预警,财务部门牵头予以修正,不断提升绩效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审财协同,有效压紧压实项目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推动梧州市总工会对原有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分类,探索建立涵盖培训、会议、宣传、文体活动、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劳模职工疗休养等125项主要业务指标的绩效指标库,完成2023年度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同时也促使该市总工会各部门进一步树牢绩效管理理念,提升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审财业”协同,相互渗透共促质效提升。
为在“审财业”不同职能中更好地嵌入“协同点”,梧州市总工会经审会一方面让经审人员以跟班模式深入了解财务流程、业务流程,掌握各流程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经审人员积极参与到财务与业务的培训班中,跳出自身专业的局限,拓宽知识的涉猎面,博采众长,更好地以全局思维去研究问题的本质。在加强与财务、业务人员的沟通交流中,经审人员及时就流程设计或执行过程的一些缺陷和风险提出意见,也使财务、业务人员潜移默化地渗透一定的经审思维,进一步理解工会经审通过审计方式达到“内助”的工作职能,从而更好支持配合经审工作。
在“审财业”协同过程中,梧州市总工会经审会也始终坚守独立性原则,保持协同的“适度”,不干预政策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通过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发挥评价、建议的职能作用,既“适度”协同到“财业”中,也从专业角度作出参谋,促进各部门间不但有主责主业的“独奏”,更有配合互助的“协奏”,共促工会各项业务的有序推进。
通过“审财业”协同,一方面充分发挥经审作为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更深入、更全面地审计本级工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活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监督;另一方面也强化财务、业务部门与经审的沟通交流,消除信息差,共享审计成果,及时堵塞漏洞,形成良性循环,提升经审成效,不断开创梧州工会经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