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RCEP双重背景下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桂工网
作者:刘洋
发表时间:2024-11-25 19:29:39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发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热潮,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更是加快推进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步伐。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发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热潮,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更是加快推进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步伐。在此双重背景下,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于2024年10月15日正式运营。跨境旅游合作区作为边境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提升边境地区旅游的开发开放水平,同时也是国家实现兴边富边的重要举措。但是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在建设、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若干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索合作发展路径,以便更加健康有序地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的蓬勃发展。
一、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现状
中越两国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双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德天(板约)瀑布景区各划出2平方公里共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展旅游合作。
合作区内以旅游服务为主导功能,实施特殊旅游政策,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合作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稳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的德天瀑布和越南的板约瀑布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中方景区精心打造了融合中越两国丰富文化元素的“中越风情街”“中越跨境街”及“中越美食街”等特色街区,而越方一侧则提供了地道的越南特色美食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体验活动。
合作区自运营以来,广西边检总站硕龙边检站、南宁海关等相关部门对游客的跨境游览模式、携带物品的申报程序及服务水平等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跨境游的便利化水平,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一日游两国”。
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带动了边境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旅游市场,加强了边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竞争力,但合作区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依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越两国第一个跨境旅游合作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促进合作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且受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差异、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影响,缺乏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支持,不仅让合作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发展,而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合作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中越同属发展中国家,但合作区离各自中心城市较远,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通往合作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合作区内的餐饮、酒店住宿、卫生等服务措施相对滞后,且合作区开发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难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此外,合作区缺乏中高端旅游服务人才,导致难以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以及更好的旅游体验,这不利于合作区的发展。
(三)合作区的旅游宣传和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合作区虽以5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但建成运营的时间较短,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推广能力较弱,且尚未建立完善的营销推广渠道。此外,跨境旅游合作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同时复杂的边境关系可能为贩毒、走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了滋生与活动的空间,这给游客的旅游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一带一路”与RCEP双重背景下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及发展,RCEP的实施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自由、互利共赢的高质量经济伙伴关系,在这两者的双重驱动下,跨境旅游合作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越两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旅游发展机遇。
(一)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发展共谋、政策共享
中越两国应重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有益于合作区发展的沟通协调机制,商讨制定合作区更深层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如怎样进一步优化跨境手续和查验流程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推进政策创新、共享,为合作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二)加强互学互鉴,聚焦品牌共塑、人才共育
中越两国可通过举办跨境合作区建设峰会论坛等方式,借鉴合作区建设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借助RCEP的政策红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较强差异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应通过构建“高校+政府+旅游企业”三位一体的融合新模式,加大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合作区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增进互信互利,推动营销共创、安全共行
两国地方政府还需进一步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如深入探索“一区一策”发展模式,不断增进互信共识,深化互利合作。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除传统的营销手段之外,还应构建中越两国联合营销机制,增加合作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合作区应充分发挥“人巡+车巡+视频巡”作用,构建“民警+景区+村委”发展模式,以“警”守“景”,充分保障游客在合作区内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消费安全等。
总体来看,中国和越南有很强的双向旅游需求。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是广西奋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一大里程碑,将为两国在边境地区开展更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树立良好的典范,必将推动两国跨境旅游合作良性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调控研究-以桂林为例”(项目编号:2023KY1381)。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现状
中越两国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双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德天(板约)瀑布景区各划出2平方公里共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展旅游合作。
合作区内以旅游服务为主导功能,实施特殊旅游政策,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合作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稳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的德天瀑布和越南的板约瀑布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中方景区精心打造了融合中越两国丰富文化元素的“中越风情街”“中越跨境街”及“中越美食街”等特色街区,而越方一侧则提供了地道的越南特色美食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体验活动。
合作区自运营以来,广西边检总站硕龙边检站、南宁海关等相关部门对游客的跨境游览模式、携带物品的申报程序及服务水平等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跨境游的便利化水平,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一日游两国”。
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带动了边境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旅游市场,加强了边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竞争力,但合作区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依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越两国第一个跨境旅游合作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促进合作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且受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差异、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影响,缺乏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支持,不仅让合作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面发展,而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合作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中越同属发展中国家,但合作区离各自中心城市较远,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通往合作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合作区内的餐饮、酒店住宿、卫生等服务措施相对滞后,且合作区开发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难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此外,合作区缺乏中高端旅游服务人才,导致难以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以及更好的旅游体验,这不利于合作区的发展。
(三)合作区的旅游宣传和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合作区虽以5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但建成运营的时间较短,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推广能力较弱,且尚未建立完善的营销推广渠道。此外,跨境旅游合作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同时复杂的边境关系可能为贩毒、走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了滋生与活动的空间,这给游客的旅游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一带一路”与RCEP双重背景下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及发展,RCEP的实施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自由、互利共赢的高质量经济伙伴关系,在这两者的双重驱动下,跨境旅游合作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越两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旅游发展机遇。
(一)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发展共谋、政策共享
中越两国应重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有益于合作区发展的沟通协调机制,商讨制定合作区更深层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如怎样进一步优化跨境手续和查验流程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推进政策创新、共享,为合作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二)加强互学互鉴,聚焦品牌共塑、人才共育
中越两国可通过举办跨境合作区建设峰会论坛等方式,借鉴合作区建设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借助RCEP的政策红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较强差异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应通过构建“高校+政府+旅游企业”三位一体的融合新模式,加大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合作区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增进互信互利,推动营销共创、安全共行
两国地方政府还需进一步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如深入探索“一区一策”发展模式,不断增进互信共识,深化互利合作。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除传统的营销手段之外,还应构建中越两国联合营销机制,增加合作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合作区应充分发挥“人巡+车巡+视频巡”作用,构建“民警+景区+村委”发展模式,以“警”守“景”,充分保障游客在合作区内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消费安全等。
总体来看,中国和越南有很强的双向旅游需求。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是广西奋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一大里程碑,将为两国在边境地区开展更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树立良好的典范,必将推动两国跨境旅游合作良性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调控研究-以桂林为例”(项目编号:2023KY1381)。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