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桂工网
作者:张秋君
发表时间:2024-08-26 17:47:1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调研黑龙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一词。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劳动者”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调研黑龙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一词。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劳动者”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发挥着培养技能人才的核心作用,应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培养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向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新质生产力与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调创新、高效和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现代文秘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高效和智能化的特性,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其发展,同时也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具体来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出现复杂多元的生产、生活与劳动形态,社会变革促使现代文秘专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本质,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发挥效果。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的现代文秘人才,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现代文秘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他们也能够掌握更高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管理等,极大地提升文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分析
(一)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成长心态与高意识学习特质。这种成长心态表现为持续追求卓越,通过不懈地学习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力。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不仅关注当下的知识和技能,更看重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持续适应能力。在现代文秘领域,这种特质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技术的持续变革,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体系,解决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未知问题。同时,高意识学习特质使他们能够调动更高阶的意识层级,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具备面向未来的学习力。
(二)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人机共生思维与较强的信息化利用技能。这意味着学生们应具备数字化职业核心能力,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能够运用智能设备等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具备高效的协调能力,能从传统的“办文、办事、办会”三办技能向“新媒体办文、云端办会、智能办事”三办技能转变。
三、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学生素质与职业要求不匹配。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文秘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于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数字化、服务型、导向型人才为主。文秘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时,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学生在办文、办事、办会方面深度运用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校企合作模式有所局限,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高职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虽然一直有所突破,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合作模式往往停留在企业参观、专家讲座、提供个别技术含量不高的实习实训岗位等。企业与学校的配合度不高,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较为冷淡,更倾向于通过社会招聘和内部培训来满足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合作内容和长期规划,也无法满足现代文秘专业对办文、办事和办会等核心技能的实践教学需求。
(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力量不足。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现代文秘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等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部分高校对现代文秘专业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有效的培训手段,导致部分现代文秘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无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的文秘专业新质人才。
四、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现代文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广西的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应当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地理和地缘优势,明确目标,为北部湾经济圈乃至全国以及东盟地区提供现代文秘专业人才,以创新驱动引领,注重技术文化和专业文化内涵建设。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现代文秘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进行设计,着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培养具有区域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现代文秘新质人才,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二是构建实践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以具备数字化能力和成为服务型的人才为需求导向,通过“1+X”证书制度的创新,完善现代文秘专业的数字技能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优化现代文秘专业的数字技能类等级证书,使其熟悉现代文秘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成为能在“三办”方面深度使用最前沿数字化技术的现代文秘类人才。发挥校内实践基地应有的效用,打造一个融合实物、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的综合现代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职业化、项目化和实战化为教学理念,构建场景化的学习模式,让训练与实战紧密结合。
(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加快产教融合升级。一是学校与企业应当积极探寻新的合作模式。构建长期稳固的合作机制,并激励企业投入资源,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通过建设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充分挖掘、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在现代文秘专业的教学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实习和实训、师资力量等方面,构建一个集技术服务、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多元化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此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现代文秘专业实习和实训、教育培训等活动,建立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新模式。二是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探索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之路。高职院校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等策略。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教学的设施,提升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发挥现代文秘专业特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对相关合作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等,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和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多维度提升教师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升“双师”队伍的能力。加大对数字教育的资源支持,确保教师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激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操经验。同时,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的高素质现代文秘人才。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注重师资的合理配置,侧重考察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构建高职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速产教融合模式的升级以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实施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成为具备过硬实操能力的现代文秘人才。同时,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高职院校必须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加大创新力度,确保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新质生产力与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调创新、高效和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现代文秘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高效和智能化的特性,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其发展,同时也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具体来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出现复杂多元的生产、生活与劳动形态,社会变革促使现代文秘专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本质,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发挥效果。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的现代文秘人才,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现代文秘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他们也能够掌握更高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管理等,极大地提升文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分析
(一)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成长心态与高意识学习特质。这种成长心态表现为持续追求卓越,通过不懈地学习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力。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不仅关注当下的知识和技能,更看重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持续适应能力。在现代文秘领域,这种特质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技术的持续变革,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体系,解决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未知问题。同时,高意识学习特质使他们能够调动更高阶的意识层级,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具备面向未来的学习力。
(二)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应具备人机共生思维与较强的信息化利用技能。这意味着学生们应具备数字化职业核心能力,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能够运用智能设备等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具备高效的协调能力,能从传统的“办文、办事、办会”三办技能向“新媒体办文、云端办会、智能办事”三办技能转变。
三、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学生素质与职业要求不匹配。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文秘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于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数字化、服务型、导向型人才为主。文秘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时,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学生在办文、办事、办会方面深度运用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校企合作模式有所局限,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高职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虽然一直有所突破,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合作模式往往停留在企业参观、专家讲座、提供个别技术含量不高的实习实训岗位等。企业与学校的配合度不高,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较为冷淡,更倾向于通过社会招聘和内部培训来满足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合作内容和长期规划,也无法满足现代文秘专业对办文、办事和办会等核心技能的实践教学需求。
(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力量不足。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现代文秘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等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部分高校对现代文秘专业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有效的培训手段,导致部分现代文秘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无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的文秘专业新质人才。
四、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现代文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广西的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应当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地理和地缘优势,明确目标,为北部湾经济圈乃至全国以及东盟地区提供现代文秘专业人才,以创新驱动引领,注重技术文化和专业文化内涵建设。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现代文秘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进行设计,着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培养具有区域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现代文秘新质人才,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二是构建实践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以具备数字化能力和成为服务型的人才为需求导向,通过“1+X”证书制度的创新,完善现代文秘专业的数字技能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优化现代文秘专业的数字技能类等级证书,使其熟悉现代文秘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成为能在“三办”方面深度使用最前沿数字化技术的现代文秘类人才。发挥校内实践基地应有的效用,打造一个融合实物、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的综合现代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职业化、项目化和实战化为教学理念,构建场景化的学习模式,让训练与实战紧密结合。
(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加快产教融合升级。一是学校与企业应当积极探寻新的合作模式。构建长期稳固的合作机制,并激励企业投入资源,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通过建设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充分挖掘、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在现代文秘专业的教学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实习和实训、师资力量等方面,构建一个集技术服务、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多元化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此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现代文秘专业实习和实训、教育培训等活动,建立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新模式。二是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探索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之路。高职院校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等策略。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教学的设施,提升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发挥现代文秘专业特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对相关合作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等,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和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多维度提升教师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升“双师”队伍的能力。加大对数字教育的资源支持,确保教师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激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操经验。同时,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的高素质现代文秘人才。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注重师资的合理配置,侧重考察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构建高职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速产教融合模式的升级以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实施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成为具备过硬实操能力的现代文秘人才。同时,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高职院校必须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加大创新力度,确保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现代文秘专业新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