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培育疗休养基地集群,深耕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路径——
疗休养“含金量”成县域经济新能量
□覃杏花 黄冬燕
“我相中的是这里的环境,能在这里疗休养,整个人的状态都比以往要好很多!”9月17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疗休养基地——巴马世纪养生园里,来自山东的崔歧凤笑着分享自己的感受。
据了解,跟崔歧凤一样,对巴马瑶族自治县疗休养基地赞不绝口的职工还有很多。近年来,为将巴马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转化为职工疗休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该县总工会把开展好职工疗休养工作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抓手,通过深耕疗休养基地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路径,盘活当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培育出多个职工疗休养基地,打造出具有巴马辨识度的“工”字号职工疗休养服务品牌,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拥有了更高品质的疗休养体验。
巴马世纪养生园地处生命黄金带的北纬24度上,位于巴马康养地磁核心中央区坡月村,被民山和百魔洞两座天然大氧吧所环抱,拥有一流的度假疗养环境。该养生园的地磁疗养、阳光浴场区是前来疗休养职工的每日打卡地。
“为让前来疗休养的职工更有‘家’的感觉,我们着力打造了高品质‘职工之家’服务阵地,持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巴马百岁人养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章荣介绍,自2022年该公司工会成立后,他们在巴马瑶族自治县总工会的帮助下,在巴马世纪养生园内打造了文化康乐中心职工之家,该职工之家内设有乒乓球室、桌球室、棋牌室、职工书屋、书画室、健身房等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切实满足职工多元需求,让职工充分感受“家”的温暖。2022年,巴马世纪养生园被命名为广西职工疗休养基地,2024年,该园区内的职工书屋被评为“自治区级工会职工书屋”。目前,巴马世纪养生园已累计接待全国职工疗休养团队17批600余人次。
同时,在该县总工会指导下,巴马世纪养生园创新打造“中国特色非药物康养+”模式,让职工在全新的疗休养体验中放松身心、“充电蓄能”。该模式吸引了来自全球9个国家以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5000多人常年居住于此,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近两年,巴马世纪养生园已解决就业和带动致富上千人,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示范基地”“全国非药物科学康养基地”“长三角旅居康养基地”等。
除了巴马世纪养生园,地处该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的巴马仁寿源疗休养基地也同样受人追捧。
“仁寿源景区,四周环境清幽,田园似锦,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巴马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峰介绍,“这里是巴马长寿文化发源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马壮族敬老补粮习俗’的传承基地。为此,我们设置特色线路,把长寿资源转化为疗休养优势,培育出巴马仁寿源疗休养基地,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巴马长寿历史、感知长寿文化、体验长寿氛围、探寻长寿奥秘。目前,该疗休养基地累计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疗休养职工达300人次。”
近年来,随着客流量增大,巴马瑶族自治县总工会的服务也在持续“上新”。该县总工会先后投入24.57万元在景区门口旁打造“家站合一”的服务阵地,即把职工之家和工会驿站合为一体,通过共享资源配置,满足职工和司机、导游等户外工作者多样化需求。“这里提供免费的车辆简易维修工具和轮胎充气设备,让司机自行解决检修难题的同时,也让逛累了的游客和职工进来歇脚、充电。”广西巴马仁寿源旅游养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会负责人黄珍梅说。
疗休养基地打造好以后,该如何让特色品牌走出去?面对挑战,巴马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做出了新的探索。“近年来,我们深入推动职工疗休养工作,主动加强与深圳市总工会的联系,积极推介河池长寿养生资源,特别是职工疗休养优质资源,得到了深圳市总工会的积极响应。”韦峰介绍,2022年,深圳市总工会首选巴马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广西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之一)作为深圳市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持续输送深圳高技能人才到基地疗休养。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接待疗休养团队107批3965人次。
“如今,我们县已成功培育出2家自治区疗休养基地,2家市级疗休养基地,4家县级疗休养基地。”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黄综表示,为吸引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优秀职工到巴马考察观光、休息疗养,他们将继续深化疗休养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职工疗休养品牌,让“仁寿巴马”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为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工”力量。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