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七星区总工会着力构建“工会+”多元调解机制,强化职工维权服务,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发展——
筑牢职工权益保障防线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曲”
□桂工网记者 曾雅婷 通讯员 韦艺玲
“幸好有你们帮忙调解,事情才能顺利解决,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桂林市七星区总工会联合多部门成功调解一起因岗位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后,司机石某向工会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石某是七星区某企业的一名职工,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多年来,他一直在该企业担任司机一职。然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决定对部分部门进行撤并整合。石某所在的司机岗位被撤销,企业计划将他调至其他岗位。对于这样的岗位调整,石某难以接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且是十级伤残人员,他认为企业的调岗决定没有充分考虑他的特殊情况,因此与企业管理层多次沟通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石某向工会寻求帮助。七星区总工会得知后迅速行动,主动介入调解。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七星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协作联动机制优势,与桂林市总工会、桂林市人社局、桂林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七星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以及七星区人社部门组成调解小组,共同前往涉事企业,开启多元调解工作。作为职工的“娘家人”,七星区总工会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从不同角度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引导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经过调解小组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协调,企业承诺在后续的工作安排中,会充分考虑石某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为他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给予必要的照顾,最终石某和企业签署了调岗同意书。
这场纠纷的化解,得益于七星区总工会着力构建的“工会+”多元调解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七星区总工会积极打造“工会+”多元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至协商调解环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协同合力,精准对接职工诉求,打造出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仲裁、诉讼全链条服务闭环,切实做到职工维权有渠道、诉求有回应、服务有效果,真正打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
巧解劳动争议烦心事,离不开调解队伍出高招。七星区总工会围绕“一中心多站多点”,建立了七星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多元调解工作站、多元调解工作室,配备了3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援助律师、1名法律服务志愿者、1名心理辅导师参与调解工作,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七星区总工会还通过深化“工会+法院”诉前调解、“工会+劳动仲裁”裁调衔接、“工会+司法”法律服务共建共享三大机制,构建起“一站式”多元化调解平台,依托快速响应、联动调解的高效模式,为职工权益筑起坚实屏障,让维权服务更有速度、更具温度。截至目前,“工会+法院+人社+N”多元调解机制涉劳动诉前调解案件117件,司法确认86件。
为从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七星区总工会还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搭建法治宣传平台,为园区企业、劳动者提供劳动关系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普法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维权进基层等活动,指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用工,为促进辖区内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工会力量。
七星区总工会将继续深化协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法律护航、行政赋能、情感共鸣”的工作模式,用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辖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