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见习记者 覃稍桦 通讯员 朱珍
“太感谢你们了!只用2天时间,就帮助我父亲与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解决了问题!”2023年12月底,覃先生再次通过电话与河池市工业园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站取得联系,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的同时告诉他们自己的父亲已经康复出院的好消息。
覃先生父亲在河池市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一家建筑公司做临时工。2023年11月18日,覃先生父亲站在卡车上装卸钢管时,不慎从车上摔倒然后滚入水沟中。覃先生的父亲盆骨断了2根,手臂也骨折了,推进手术室时又突发高烧,情况危急。
在700多公里外的广东深圳,覃先生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覃先生联系了父亲所在的公司,但公司表示已经为他的父亲支付了3000元的住院押金和500元的生活费,并以走流程为由让覃先生继续等待。之后,覃先生几次联系公司,公司要么保持前一次的说辞,要么“失联”。要不要走劳动仲裁?覃先生冒出这样的念头,可想到父亲只是公司的临时工,且走法律程序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父亲的伤势能等这么久吗?
去年11月21日,覃先生拨通了12351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向工会求助。
经过逐级派送,半小时后,河池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兼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蓝礼俊就接到了上级工会交办的这件维权诉求。向覃先生了解情况后,工会出面向覃先生父亲所在的公司普及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并建议公司重视对受伤职工的关心慰问,缓解职工家属的焦虑,让职工安心养伤,早日康复。
“我们园区工会联合会由于工作性质使然,都安排有工作人员常驻一线,加上工会干部大多担任园区内设机构职务,平时的工作就是服务企业和职工,所以协调此类事件较便利。”蓝礼俊说。
当天16时40分左右,覃先生接到公司的电话。公司向覃先生解释,由于公司投保了建工保,在办理理赔事项时,没有与覃先生的父亲及时沟通。
才导致了覃先生一家产生担忧和误解。第二天,覃先生赶回河池,与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书,并约定由公司先行垫付4万元住院治疗费用。
本以为事情就此了结,可没想到在去年12月28日,覃先生的父亲因手术需要再垫付2万元。覃先生再次联系公司无果,只能又一次向工会寻求帮助。“工会能和公司的人说上话,我们自己去都不知道该去找谁。”覃先生无奈地说。
园区工会再次介入调解,公司也同意增加垫付资金,累计共垫付10万元,并承诺后续根据覃先生父亲的治疗情况和保险理赔情况进一步妥善处理。
覃先生父亲的案例正是河池市总工会推行“三个一线”工作法的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河池市总工会推行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和谐在一线构建的“三个一线”工作法,在河池市工业园区设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室,在园区重点企业设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站,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后,可就近前往工作室申请维权服务,工作室及时组织相关力量介入,协调解决,河池市总工会要求下级工会要及时响应,尽力确保在24小时内解决职工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