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古风团播”找到职业新风口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沈杰群
发表时间:2025-09-08 19:13:54
摘要:在南京一座看似寻常的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古风团播”。
在南京一座看似寻常的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古风团播”。
记者在直播间现场看到,“水舞台”的粼粼波光随灯光流转,国风乐声婉转,两名主播在水之侧,翩然起舞。直播间另一侧,主持人举着麦克风提示流程、和观众互动;身旁的落地屏显示直播间实时画面和弹幕,观众们打出“古典舞好美”“舞者好像仙子”的留言。
当国风舞蹈、非遗技艺、古典美学与直播技术碰撞,催生了“古风团播”,更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一场“国风新消费”热潮。
科班舞者的“云端”新舞台
最近,“团播”成为广受关注的直播形式。所谓“团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
经过两年迭代发展,团播越发精品化、规范化:内容上,衍生出国风舞蹈、二次元等专业舞台级演出。制作投入上,不少团播采用跟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灯具、音响、摄录设备,对标电视节目制作水准。持续升级的内容和配置,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加入。位于南京的“梦华录”系列古风团播圈粉不少年轻粉丝。记者看到,该系列直播间所在的办公楼层,配置了练舞间、化妆间、服装间、不同规模的直播间等。
一些青年从业者在“古风团播”直播间找到“职业新风口”。
“梦华录·踏月”直播间的主播“加倍七七”(以下简称“七七”)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国古典舞系,自小学习古典舞与民间舞。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省级歌舞团,曾随团登上央视春晚、元宵晚会等大型演出的舞台,积攒了丰富而宝贵的演出经验。
后来因个人原因,七七离开歌舞团,回到老家先后从事过艺考培训、幼儿舞蹈教学等工作。成为“团播”主播后,七七的日常节奏是:每天早上练基本功,压腿、练身韵,保持肌肉记忆;下午1点钟到公司上课,下午3点开始化妆做造型,下午5点和队友一起彩排,抠动作细节;晚上7点准时开播,直到晚上10点或10点半结束。下播后,七七会回看直播录屏,对着镜头调整表情、校准气息。
“这种‘专业打底+文化创新’的理念一下子击中了我,这就是我想找的‘能让舞蹈发光’的地方。”七七说。
传统文化成直播“顶流”密码
一些专业院团开始入局团播。今年夏天,陕西省歌舞剧院将古典舞的韵味融入团播的限时竞演模式;吉林省歌舞团“大圣舞千年,踏歌新国潮”的70分钟团播演出,在短视频平台吸引了超过65万人次观看。
制作过《创造101》等大热综艺的七维动力进军团播,旗下组合Slay D在央视举办的综艺竞演节目《开播吧!国潮》夺冠。
“观众为什么喜欢古风?大家喜欢的是那种从历史里走出来的鲜活氛围感。”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直播相关工作的庄成,现在职业是古风团播负责人。他提到,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创意宝库。
对传统文化的深耕,让古风团播跳出了“才艺表演”的范畴,成为青年感知文化的“移动课堂”。
古风直播是承载文化厚度、提供沉浸体验的“故事容器”。
古风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人员,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主持人主要负责整场直播的节奏把控,运镜师负责捕捉高光时刻,灯光师营造整体光感氛围,妆造师和造型师负责整体造型打造和保证一场直播的完整性。后端人员会盯着整场直播的数据变化,打磨脚本。
深耕行业7年、来自苏州的亿歌互娱公会长雨歌表示,国风主播“才艺展示+文化解读”的内容形式,让观众在看直播时能被创作者背后的专业和用心打动,这就是通过直播进行了一场有文化内涵的传递。
抖音直播运营代表高寒提到,今年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新用户成为团播的主力军,女性粉丝占比提升。“这部分用户对审美要求高,喜欢高质量的内容、画面等。”他说,团播粉丝往往都是“事业粉”,“愿意花时间陪伴主播成长”。
(来源:中国青年网)
记者在直播间现场看到,“水舞台”的粼粼波光随灯光流转,国风乐声婉转,两名主播在水之侧,翩然起舞。直播间另一侧,主持人举着麦克风提示流程、和观众互动;身旁的落地屏显示直播间实时画面和弹幕,观众们打出“古典舞好美”“舞者好像仙子”的留言。
当国风舞蹈、非遗技艺、古典美学与直播技术碰撞,催生了“古风团播”,更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一场“国风新消费”热潮。
科班舞者的“云端”新舞台
最近,“团播”成为广受关注的直播形式。所谓“团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
经过两年迭代发展,团播越发精品化、规范化:内容上,衍生出国风舞蹈、二次元等专业舞台级演出。制作投入上,不少团播采用跟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灯具、音响、摄录设备,对标电视节目制作水准。持续升级的内容和配置,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加入。位于南京的“梦华录”系列古风团播圈粉不少年轻粉丝。记者看到,该系列直播间所在的办公楼层,配置了练舞间、化妆间、服装间、不同规模的直播间等。
一些青年从业者在“古风团播”直播间找到“职业新风口”。
“梦华录·踏月”直播间的主播“加倍七七”(以下简称“七七”)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国古典舞系,自小学习古典舞与民间舞。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省级歌舞团,曾随团登上央视春晚、元宵晚会等大型演出的舞台,积攒了丰富而宝贵的演出经验。
后来因个人原因,七七离开歌舞团,回到老家先后从事过艺考培训、幼儿舞蹈教学等工作。成为“团播”主播后,七七的日常节奏是:每天早上练基本功,压腿、练身韵,保持肌肉记忆;下午1点钟到公司上课,下午3点开始化妆做造型,下午5点和队友一起彩排,抠动作细节;晚上7点准时开播,直到晚上10点或10点半结束。下播后,七七会回看直播录屏,对着镜头调整表情、校准气息。
“这种‘专业打底+文化创新’的理念一下子击中了我,这就是我想找的‘能让舞蹈发光’的地方。”七七说。
传统文化成直播“顶流”密码
一些专业院团开始入局团播。今年夏天,陕西省歌舞剧院将古典舞的韵味融入团播的限时竞演模式;吉林省歌舞团“大圣舞千年,踏歌新国潮”的70分钟团播演出,在短视频平台吸引了超过65万人次观看。
制作过《创造101》等大热综艺的七维动力进军团播,旗下组合Slay D在央视举办的综艺竞演节目《开播吧!国潮》夺冠。
“观众为什么喜欢古风?大家喜欢的是那种从历史里走出来的鲜活氛围感。”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直播相关工作的庄成,现在职业是古风团播负责人。他提到,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创意宝库。
对传统文化的深耕,让古风团播跳出了“才艺表演”的范畴,成为青年感知文化的“移动课堂”。
古风直播是承载文化厚度、提供沉浸体验的“故事容器”。
古风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人员,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主持人主要负责整场直播的节奏把控,运镜师负责捕捉高光时刻,灯光师营造整体光感氛围,妆造师和造型师负责整体造型打造和保证一场直播的完整性。后端人员会盯着整场直播的数据变化,打磨脚本。
深耕行业7年、来自苏州的亿歌互娱公会长雨歌表示,国风主播“才艺展示+文化解读”的内容形式,让观众在看直播时能被创作者背后的专业和用心打动,这就是通过直播进行了一场有文化内涵的传递。
抖音直播运营代表高寒提到,今年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新用户成为团播的主力军,女性粉丝占比提升。“这部分用户对审美要求高,喜欢高质量的内容、画面等。”他说,团播粉丝往往都是“事业粉”,“愿意花时间陪伴主播成长”。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