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旅拍定制师等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亮相 爱好能赚钱还成新职业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杨健 周子寒
发表时间:2025-06-03 17:55:43
摘要:新职业、新工种清晰映射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同时也为劳动者就业开辟新赛道。认定的新职业,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但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需在社会性、稳定性、独特性等多方面满足条件。
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可能是睡眠健康管理师;旅行拍照告别“剪刀手”,旅拍定制师帮你打造专属记忆……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咖啡加工工等17个新职业,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包括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服务犬驯养师等。这些新职业、新工种既是产业变革的缩影,也是对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生动回应。
新职业、新工种清晰映射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同时也为劳动者就业开辟新赛道。认定的新职业,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但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需在社会性、稳定性、独特性等多方面满足条件。
新职业、新工种被纳入国家职业体系,也意味着它们即将步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标准、人才评价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等将提上日程。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的同时,有望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支持、更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这些也将反作用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更多人才、创新要素涌入相关行业。
无人机表演 新场景催生了职业新需求
“无人”背后有“能人”。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AI大模型测试员等当下火热的新职业,见证着新技术落地应用的进程。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无人机行业人才缺口高达百万。这些“科技含量”十足的岗位,打开了就业市场的新空间。
随着上百架无人机如繁星般升腾至半空,各种图案不断组合,青岛奥帆中心的夜景变得更加璀璨夺目,观赏的市民游客发出阵阵惊叹声。如今,这样的场景在青岛并不少见。“公司去年安排七位年轻同事去考取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CAAC),他们都对这一行业充满热情与信心,目前公司已经在青岛奥帆中心进行了约20场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青岛旅游集团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副部长马韬告诉记者。无人机表演新场景催生了职业新需求,也培养出更多具有智能化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从业者。
“难以想象这么多架无人机能做到如此精细的表演,背后的操控手太厉害了!”望着眼前精妙的无人机“机阵”,许多市民游客由衷地发出赞叹,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记录。每次听到这些好评,马韬内心都非常有成就感,“团队连续多天的忙碌无休有了最佳回报。”他介绍,一般从接到通知到表演,流程首先是根据场景设计画面,多的画面能达到十余个,要让每个画面有故事感且能串联起来。设计完之后,需要进行场地的详细勘测;接下来就是方案正式定稿、空域申请,进行整个飞行画面的编程、制定安保方案以及汇报,还有正式飞行前的准备工作、现场调试等。等到正式表演结束后还要进行复盘汇总,建立档案、飞行日志。完成一场精彩的无人机集群表演,需要各个部门和团队的紧密配合。
“在低空经济的推动下,集科技感、观赏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无人机集群表演成为‘低空+’的新兴应用场景,也是当下的热门领域。”马韬表示,目前不仅无人机“飞手”市场需求量大,更多相关新职业岗位也在出现,而且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会操控无人机,还要懂原理、懂技术,能运营、能维修等,相关人才在市场上很抢手。“这次国家公布的新职业中包含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相信这也让从业者感到更加振奋。我们会继续深耕该领域,为打造青岛的空中文旅新名片贡献一份力量。”马韬说。
旅拍定制 不断挖掘当地“文旅家底”
近年来,宠物临终关怀师、陪诊师、长期照护师等岗位的兴起,呼应了老龄化社会与情感消费的需求;旅拍定制师、保鲜花制作工、养老服务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等则满足了个性化服务的浪潮……这些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承载着社会温度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现在到了每年最忙的时候,既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新人们拍婚纱照的高峰期。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客人,有的要提前沟通设计拍摄路线和风格意向,有的要为客户定制服装、道具、景别等。”青岛市七度影像服务有限公司总监摄影师刘兆坤告诉记者。刘兆坤从事摄影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以前说自己是旅拍摄影师,现在他的工作有了一个更适合的称呼:旅拍定制师。
区别于设计好的拍摄计划,旅拍定制得根据客人的需求来,交通、拍摄地点的门票、拍摄的具体时间等细项都要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安排。如果是外地新人来青岛旅拍,刘兆坤常常会接到很多咨询,“比如哪片海比较蓝、哪片沙滩小众又出片?虽然大部分新人自己会提前从网络平台做好攻略,但还是希望我们能给出专业意见。”刘兆坤和团队也经常带着新人到全国各地旅拍,如新疆赛里木湖、云南大理等,“目的地景色好,新人们呈现出的状态就非常好,也会更加出片。”刘兆坤介绍,旅拍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婚纱摄影变得更丰富、多元和个性化,可以是已婚夫妇追忆美好、全家人的出游纪念,也可以是未婚青年度假休闲的日常等。
他认为,目前旅拍的需求大、多样化,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者加入,但要真正做好定制化旅拍并不容易,不仅设备、服装等需跟上,更要求旅拍定制师对每个目的地的气候、选景等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才能做得更好。”镜头之外,刘兆坤也学着让自己成为目的地城市的推荐者,向外地游客推荐当地的“文旅家底”,这让他收获了给客人出片之外的成就感。
(来源:《青岛早报》)
新职业、新工种清晰映射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同时也为劳动者就业开辟新赛道。认定的新职业,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但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需在社会性、稳定性、独特性等多方面满足条件。
新职业、新工种被纳入国家职业体系,也意味着它们即将步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标准、人才评价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等将提上日程。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的同时,有望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支持、更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这些也将反作用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更多人才、创新要素涌入相关行业。
无人机表演 新场景催生了职业新需求
“无人”背后有“能人”。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AI大模型测试员等当下火热的新职业,见证着新技术落地应用的进程。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无人机行业人才缺口高达百万。这些“科技含量”十足的岗位,打开了就业市场的新空间。
随着上百架无人机如繁星般升腾至半空,各种图案不断组合,青岛奥帆中心的夜景变得更加璀璨夺目,观赏的市民游客发出阵阵惊叹声。如今,这样的场景在青岛并不少见。“公司去年安排七位年轻同事去考取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CAAC),他们都对这一行业充满热情与信心,目前公司已经在青岛奥帆中心进行了约20场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青岛旅游集团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副部长马韬告诉记者。无人机表演新场景催生了职业新需求,也培养出更多具有智能化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从业者。
“难以想象这么多架无人机能做到如此精细的表演,背后的操控手太厉害了!”望着眼前精妙的无人机“机阵”,许多市民游客由衷地发出赞叹,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记录。每次听到这些好评,马韬内心都非常有成就感,“团队连续多天的忙碌无休有了最佳回报。”他介绍,一般从接到通知到表演,流程首先是根据场景设计画面,多的画面能达到十余个,要让每个画面有故事感且能串联起来。设计完之后,需要进行场地的详细勘测;接下来就是方案正式定稿、空域申请,进行整个飞行画面的编程、制定安保方案以及汇报,还有正式飞行前的准备工作、现场调试等。等到正式表演结束后还要进行复盘汇总,建立档案、飞行日志。完成一场精彩的无人机集群表演,需要各个部门和团队的紧密配合。
“在低空经济的推动下,集科技感、观赏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无人机集群表演成为‘低空+’的新兴应用场景,也是当下的热门领域。”马韬表示,目前不仅无人机“飞手”市场需求量大,更多相关新职业岗位也在出现,而且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会操控无人机,还要懂原理、懂技术,能运营、能维修等,相关人才在市场上很抢手。“这次国家公布的新职业中包含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相信这也让从业者感到更加振奋。我们会继续深耕该领域,为打造青岛的空中文旅新名片贡献一份力量。”马韬说。
旅拍定制 不断挖掘当地“文旅家底”
近年来,宠物临终关怀师、陪诊师、长期照护师等岗位的兴起,呼应了老龄化社会与情感消费的需求;旅拍定制师、保鲜花制作工、养老服务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等则满足了个性化服务的浪潮……这些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承载着社会温度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现在到了每年最忙的时候,既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新人们拍婚纱照的高峰期。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客人,有的要提前沟通设计拍摄路线和风格意向,有的要为客户定制服装、道具、景别等。”青岛市七度影像服务有限公司总监摄影师刘兆坤告诉记者。刘兆坤从事摄影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以前说自己是旅拍摄影师,现在他的工作有了一个更适合的称呼:旅拍定制师。
区别于设计好的拍摄计划,旅拍定制得根据客人的需求来,交通、拍摄地点的门票、拍摄的具体时间等细项都要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安排。如果是外地新人来青岛旅拍,刘兆坤常常会接到很多咨询,“比如哪片海比较蓝、哪片沙滩小众又出片?虽然大部分新人自己会提前从网络平台做好攻略,但还是希望我们能给出专业意见。”刘兆坤和团队也经常带着新人到全国各地旅拍,如新疆赛里木湖、云南大理等,“目的地景色好,新人们呈现出的状态就非常好,也会更加出片。”刘兆坤介绍,旅拍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婚纱摄影变得更丰富、多元和个性化,可以是已婚夫妇追忆美好、全家人的出游纪念,也可以是未婚青年度假休闲的日常等。
他认为,目前旅拍的需求大、多样化,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者加入,但要真正做好定制化旅拍并不容易,不仅设备、服装等需跟上,更要求旅拍定制师对每个目的地的气候、选景等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才能做得更好。”镜头之外,刘兆坤也学着让自己成为目的地城市的推荐者,向外地游客推荐当地的“文旅家底”,这让他收获了给客人出片之外的成就感。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