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维系深度社交怎么就成了难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志伟 白杨    发表时间:2024-07-24 18:42:14
摘要:注重“社交距离”、追求交往无负担,“轻量化”“浅缘化”社交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但与此同时,一些年轻人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想交到知心朋友更难了。
  注重“社交距离”、追求交往无负担,“轻量化”“浅缘化”社交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但与此同时,一些年轻人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想交到知心朋友更难了。日前,有调查显示,当需要倾诉或帮助时,95.2%的受访青年可联络人选在6个以内。那么,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有哪些变化?又面临哪些挑战?今天,一起关注相关内容。

  注重社交边界感,也渴望亲密伙伴

  在北京朝阳公园,记者遇到大学生徐舒畅时,她正和朋友聚在一起野餐、游戏。对于社交这件事,她说自己平时更喜欢与人面对面接触,如果时间合适,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与朋友相聚交流。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王明菲坦言自己有些“社恐”,平时更喜欢线上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一般是参加者和倾听者,不太敢主动组局。对于当下流行的“搭子”社交,她觉得“搭子”通常是在某方面有共同话题、共同兴趣,或是在一段时间内在生活上同频的人,“如果能有这样的关系,也很不错”。

  00后王文昊觉得,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大家为了获得轻松、自在的体验,会给个人的关系“减负”,“轻量化”社交因此越来越普遍,但对自己来说,亲密朋友不可或缺。

  “即使是朋友之间,交往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22岁的黄彦玲表示,自己是个对言语比较敏感的人,如果有朋友开一些没有边界感的玩笑,会很介意。

  “重视边界感、倾向趣缘社交是当下年轻人社交的主要特征。”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师胡鹏辉分析,现在不少年轻人与他人交往的目的比较单纯,不太具有功利性,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搭子”社交、游戏社交等社交方式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因为这种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更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社交更简单便利,但知心朋友难觅

  00后王琳涵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深度交往的人越来越少了,网络时代让交往变得简单、便利的同时,知心朋友也更难寻觅了。

  温江浩是今年的毕业生,他说,人生的每个阶段,身边都会有亲密的伙伴,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大家仍会交流近况,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共同话题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圈子不同,维系之前的关系会比较难。但他对这种变化并不悲观,“朋友相聚离散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是志同道合的人,自然而然会与对方交流,没必要为了维系深度关系而交往,交朋友不应该成为负担”。

  在进入大四时,黄彦玲就感受到与朋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有的同学在准备考研,有的同学实习,大家方向各不相同时,联系会比以前少很多,想要维系深度交往关系就变得困难。”

  胡鹏辉认为,现在有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时常表现为“想和他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而且,当前网络很发达,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个人的情感需求几乎可以通过网络、通过购买获得,降低了社会关系网络给个人提供支持的重要性,使得深度交往关系似乎“可有可无”了。

  人是情感动物,深度社交必不可少

  王明菲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有深度交往的对象,这不仅让生活更有乐趣,对个人来说,在与别人深度交流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我是个比较爱社交的人,与朋友散步、约饭,不仅让自己从繁忙的学习中短暂地抽离出来,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放松身心。”黄彦玲觉得,保持深度的交往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温江浩认为,想要建立深厚的友谊,首先彼此要能聊得来,这需要有共同的成长背景,或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另外在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尊重,保持真诚,这样的关系才是牢固的、可靠的。

  “人就是需要深度社交。”徐舒畅说,每个人都需要有情绪出口,而好朋友往往能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胡鹏辉强调,在一段关系中,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学会处理关系中的负反馈尤为重要。胡鹏辉认为,对整个社会而言,要关注到是什么因素在制约人们建立深度关系,同时要为人们提供更多进行情感社会训练的机会,鼓励年轻人在现实交往中建立深度社交的意识,提升社交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