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万能买真人脸 商家靠“同意书”难免责
硅胶人脸面具成作案新手法 律师建议监管部门出台规范文件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薇 林乐澄 李晴 余蒙蒙
发表时间:2024-07-08 18:13:33
摘要: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用于“换脸”的硅胶人脸面具,如今这种影视道具却被“有心之人”盯上——最近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用于“换脸”的硅胶人脸面具,如今这种影视道具却被“有心之人”盯上——最近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电商平台上,“定制硅胶面具”“硅胶真人面具”“硅胶面具”“人皮面具”等关键词已经被屏蔽,但换个关键词如“面具”,仍然能搜索到相关产品。
有一部分商家宣称其定制的仿真硅胶人脸面具“可过灵敏度不高的打卡机”,但需要出示定制对象签署的肖像使用同意书。那么,一纸“同意书”是否能够解决“脸”被滥用?商家凭着它是否可以免责呢?对此,律师认为“肖像使用同意书”真伪难辨,商家恐仍需承担相关责任。同时,律师也建议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使这类“小众产品”的制售有规可依。
1、多地发生戴面具行窃案件 网购“真人脸”仅需2万元
日前,在上海市闵行区,一名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同一个小区的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在外省市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6月初,徐州市铜山公安分局利国派出所接到报案,辖区有多个农户家遭遇盗窃,经初步侦查,一男子携带网购的硅胶面具,假扮电力检修人员潜入5户家庭盗窃,盗走物品价值在3万元左右,目前已被刑拘……随着多个案例先后披露,人们发现网上新奇好玩儿的“AI换脸术”真正“落地”后,似乎没那么好玩儿了。
“我的脸被别人定制冒用怎么办?”“谁来保护我的脸?”连日来,“硅胶人脸面具”这一新作案手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个人肖像权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讨论和担忧。记者浏览多个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发现,“我的脸会不会在不经意间被人定制”是大家最为担心的事情,而这种担忧似乎并非杞人忧天,因为这种定制仿真硅胶人脸面具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很轻易地购买到。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在商家销售的硅胶人脸面具产品中,“自己发照片可以定制”的价格最高,在两万元左右。而半定制仿真硅胶面具,即商家提供的固定款式硅胶面具,因材质和制作周期不同,价格在2400元到14000元不等。进入这些商家的店铺,逼真的图片展示和佩戴视频,无不展示着硅胶人脸面具“仿真”这一卖点,而变装、3D立体、逼真、柔软、超薄等描述都在告诉消费者面具的仿真程度很高。此外,“硅胶人脸面具”“人皮面具”等关键词,在店铺推荐页也显示为店铺的热搜内容。
2、定制面具需提供“同意书” 网上可下载固定式模板
那么,消费者提供照片让商家定制“高定硅胶人脸面具”时,是否需要相关凭证呢?对此,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名商家,客服人员均表示需要定制对象本人同意,证明方式则是让定制对象签署“肖像使用同意书”,这个同意书的模板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下载。同时,个人定制还需要提供多张高清照片,且必须有正面照。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商家在商品详情介绍中强调,照片定制的仿真硅胶面具“可过灵敏度不高的打卡机”。随后记者咨询客服人员,对方表示面具可以通过一些上班类的打卡机,但不保证全都能通过。制作周期方面,照片定制面具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顾客需要先在定金链接下单确认定制,之后签署定制合同,制作期间所有工序都会经过顾客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
当记者询问定制的面具出现“到手不像”“到手不合适”“过不了打卡机”等问题怎么办时,客服表示:“定制都是不退不换的,我们也没办法给你保证什么,我们只能保证产品本身质量。”而在北青报记者与多名客服沟通的全过程中,他们均没有询问过购买面具的目的和用途。不过截至发稿时,有两家可以提供照片定制硅胶人脸面具的商家已经将相关商品下架。
3、部分店铺没有营业执照 销售硅胶面具无需许可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硅胶面具类商品不属于需要许可类商品。记者查看多家销售硅胶面具店铺的基础信息时发现,部分店铺没有显示营业执照,仅有个人店铺申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情形包括: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情形。
在部分销售半定制硅胶人脸面具店铺所展示的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显示为: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关于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销售,目前没有特别的禁止性规定,如果按照市场经济非禁即入的规则,一般经营者无需取得相关资质许可就可以自主制造、生产、经营。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有一部分商家宣称其定制的仿真硅胶人脸面具“可过灵敏度不高的打卡机”,但需要出示定制对象签署的肖像使用同意书。那么,一纸“同意书”是否能够解决“脸”被滥用?商家凭着它是否可以免责呢?对此,律师认为“肖像使用同意书”真伪难辨,商家恐仍需承担相关责任。同时,律师也建议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使这类“小众产品”的制售有规可依。
1、多地发生戴面具行窃案件 网购“真人脸”仅需2万元
日前,在上海市闵行区,一名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同一个小区的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在外省市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6月初,徐州市铜山公安分局利国派出所接到报案,辖区有多个农户家遭遇盗窃,经初步侦查,一男子携带网购的硅胶面具,假扮电力检修人员潜入5户家庭盗窃,盗走物品价值在3万元左右,目前已被刑拘……随着多个案例先后披露,人们发现网上新奇好玩儿的“AI换脸术”真正“落地”后,似乎没那么好玩儿了。
“我的脸被别人定制冒用怎么办?”“谁来保护我的脸?”连日来,“硅胶人脸面具”这一新作案手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个人肖像权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讨论和担忧。记者浏览多个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发现,“我的脸会不会在不经意间被人定制”是大家最为担心的事情,而这种担忧似乎并非杞人忧天,因为这种定制仿真硅胶人脸面具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很轻易地购买到。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在商家销售的硅胶人脸面具产品中,“自己发照片可以定制”的价格最高,在两万元左右。而半定制仿真硅胶面具,即商家提供的固定款式硅胶面具,因材质和制作周期不同,价格在2400元到14000元不等。进入这些商家的店铺,逼真的图片展示和佩戴视频,无不展示着硅胶人脸面具“仿真”这一卖点,而变装、3D立体、逼真、柔软、超薄等描述都在告诉消费者面具的仿真程度很高。此外,“硅胶人脸面具”“人皮面具”等关键词,在店铺推荐页也显示为店铺的热搜内容。
2、定制面具需提供“同意书” 网上可下载固定式模板
那么,消费者提供照片让商家定制“高定硅胶人脸面具”时,是否需要相关凭证呢?对此,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名商家,客服人员均表示需要定制对象本人同意,证明方式则是让定制对象签署“肖像使用同意书”,这个同意书的模板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下载。同时,个人定制还需要提供多张高清照片,且必须有正面照。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商家在商品详情介绍中强调,照片定制的仿真硅胶面具“可过灵敏度不高的打卡机”。随后记者咨询客服人员,对方表示面具可以通过一些上班类的打卡机,但不保证全都能通过。制作周期方面,照片定制面具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顾客需要先在定金链接下单确认定制,之后签署定制合同,制作期间所有工序都会经过顾客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
当记者询问定制的面具出现“到手不像”“到手不合适”“过不了打卡机”等问题怎么办时,客服表示:“定制都是不退不换的,我们也没办法给你保证什么,我们只能保证产品本身质量。”而在北青报记者与多名客服沟通的全过程中,他们均没有询问过购买面具的目的和用途。不过截至发稿时,有两家可以提供照片定制硅胶人脸面具的商家已经将相关商品下架。
3、部分店铺没有营业执照 销售硅胶面具无需许可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硅胶面具类商品不属于需要许可类商品。记者查看多家销售硅胶面具店铺的基础信息时发现,部分店铺没有显示营业执照,仅有个人店铺申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情形包括: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情形。
在部分销售半定制硅胶人脸面具店铺所展示的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显示为: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关于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销售,目前没有特别的禁止性规定,如果按照市场经济非禁即入的规则,一般经营者无需取得相关资质许可就可以自主制造、生产、经营。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