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动力电池回收:蓝海市场背后的难题与挑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小霞    发表时间:2024-05-24 19:21:11
摘要:“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仍是蓝海市场。”多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退役大量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仍是蓝海市场。”多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退役大量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虽然行业发展前景诱人,但记者调查发现,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回收价格混乱、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成为当前动力电池有效回收利用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

  虽然当前发展势头迅猛,但行业仍面临“小、散、乱”的局面,无资质的“小作坊”无序扩张、跟踪溯源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较低,有六七成业务被尚未进入白名单内的企业以及“小作坊”消化。

  “目前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回收材料正在被非正规渠道分流,无法流向合规企业。废弃的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造成了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成为一种常态。”一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情形也使得电池的流向管理产生了较大难度。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指出,这些“小作坊”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简单的修复包装或粗暴破碎后流入市场,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市场回收的正常秩序。如处理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废旧动力电池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也是一座危险的“火山”。业内人士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存在准入门槛低、中间环节多、回收链条复杂混乱等问题。因此,加强废旧锂电池回收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强化溯源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以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为例,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包品种繁多、结构复杂、连接形式多样、设计准则不统一、更新换代快,再加上退役电池的电池包品牌型号多样、退役状态不确定等因素,当前拆解大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但人工拆解也面临诸多风险,比如电池包电压较高,存在触电风险;电池包内部线束、汇流排错综复杂,存在短路风险等。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整体还处于偏低的水平,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前端高水平制造相比,后端拆解、梯次利用等环节还处于开发试用阶段,没有达到良好的应用状态。”某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需要着力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加大研究开发动力电池拆解技术力度,加快技术设备改造,提高电池回收利用效率,通过规模效益降本,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高、效益低的行业困境。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标准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退役动力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电池残值量的测量标准也不明确。

  投入和创新不足

  更为关键的是,产业链上的企业对已投资和成熟产品依赖性重,对革新性技术投入不足。

  “在技术投入和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商业模式也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陕西一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负责人何晨告诉记者,动力电池闭环回收利用主体涉及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租赁公司、汽车和电池经销商、二手车市场、车辆年检企业、汽车拆解企业、电池梯次利用企业与再利用企业等,且商业模式也较为复杂。

  根据回收主体不同,目前电池回收有四种主流商业模式,一是以电池(材料)生产商为主的回收模式,二是以车企为主的回收模式,三是以第三方专业公司为主的回收模式,四是行业联盟的回收模式。述“产业链绿色转型”课题组指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浮动影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空间,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原材料价格下降和电池生产技术路线改变,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可持续性。

  “当前,行业需要打造高效的回收利用商业模式,鼓励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回收利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回收模式,联合打造动力电池‘生产—使用—收集—梯次利用—再生’产业链,实现数据共享与资源共享,推动动力电池高质高效回收利用。”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厂长张涛指出。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要走向良性快速发展,核心需要顶层设计、政府监管和行业组织明确标准规范,还要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从设计产品之初,就应考虑废弃回收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体系化联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