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向新生长”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白舒婕 俞芳    发表时间:2024-01-08 18:02:00
摘要:岁末迎新,上海聚焦提升商圈活力、吸引Z世代消费、促进商旅联动推出百余项主题促消费活动,消费热潮迭起。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2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7%。

  2023年的最后一天,暮色降临,北京太古里、蓝色港湾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秀点亮。虽然寒风料峭,但各大商区依旧人流如织。

  同一时刻,重庆解放碑商圈亦是人山人海,人们在倒计时声中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从永川过来,直奔解放碑,就是希望逛逛首店,感受新年的氛围!”PARK108国泰优活城市广场的某潮牌服饰店外,“90后”的小林和朋友专程来这家刚开业的首店打卡,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岁末迎新,上海聚焦提升商圈活力、吸引Z世代消费、促进商旅联动推出百余项主题促消费活动,消费热潮迭起。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2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7%。

  一个个火爆的消费场景不仅是各地消费活力的体现,也映照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成绩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年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试点城市不断出台新政策、新举措,在特色上下功夫,走出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首店”加快集聚,“国际范儿”建设再提速

  2023年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迎来变化的一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分析称,从宏观形势来看,线下消费蛰伏三年后重启,商务部将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希望通过消费推动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消费趋势看,依托实体消费场景进行的多元化消费正在展现活力与魅力。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为理性,品质消费更受推崇。

  过去一年,锚定消费新图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亦呈现出诸多新趋势、新亮点。

  老佛爷百货的“时尚风”、茑屋书店的“文艺范儿”、餐饮念香念茶的“新中式”……岁末年初,走进重庆各大商圈,许多“新面孔”让消费者流连忘返。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引进品牌首店341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16%。这些“新面孔”都有个共同标签:首店。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首店经济”,成为城市竞争力和商业魅力的重要标志。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向记者介绍,2023年重庆加快“世界名品”集聚发展,实施消费品牌提质拓展行动,聚焦首店经济,10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首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吸引国际中高端消费品牌、跨国企业区域中心落户重庆。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超1800个。

  围绕首店、老字号和新消费三大领域,北京不断完善首都消费品牌矩阵。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2023年北京持续繁荣首店首发经济,1—11月新落地品牌首店864家,首店总数超3600家。老字号方面,新认定第八批北京老字号15家,老字号总数达244家,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元。新消费品牌方面,形成300余家新消费品牌企业库,领跑智能科技和国潮玩具本土品牌赛道。

  抢抓“新国潮”机遇,2023年天津市商务局推进金街、五大道、意风区等经典地标商圈引入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文旅体创服务业态,梳理一批“小而美”消费目录,推出一批“城市漫步”路线。同时,推动老字号以及名特优消费品,融合国潮、时尚元素,植入城市文化符号,进一步提升国货品质。2023年下半年,海河乳品和祥禾饽饽铺两家中华老字号开设联名店,擦出新火花,仅一周时间联名产品在单一店面的销量就高达1.4万件。

  诸多亮眼数据彰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正以强大的韧性和力量“向新生长”。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果喜人,试点城市普遍在传统商圈品质改造升级、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支持本土国际消费品牌培育、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与夜经济、建设时尚消费新高地、加快文旅商体融合与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锚定建设目标,多措并举培育新优势

  当前,促消费、扩内需是头等大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

  “就五个试点城市的实践而言,它们始终依托城市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致力于优化商品服务供给与消费环境、以科技支撑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消费体验,加快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并充分发挥城市特色及优势,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消费增长,也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亦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付一夫说。

  2024年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展望未来,多地锚定目标、步履坚实。

  彭和良表示,下一步,重庆将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是着力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突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集聚优质资源,培育渝货精品,提升会展能级;二是着力打造国际消费创新引领地,以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为重点,创新消费新模式,丰富消费新业态,全面提升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消费新活力;三是着力打造国际特色消费目的地,植入重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加快商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深度融合,推动重庆从“服务消费洼地”向“服务消费高地”迈进;四是着力打造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区域联动,探索构建国际消费促进服务保障体系。

  北京将围绕“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塑造服务消费新优势、完善消费升级新环境”协同发力,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带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广州将根据《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交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针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接下来应如何布局发展,付一夫建议,首先,进一步升级核心商圈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商业街区保护等方面发力,并着力引进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打造潮牌、特色、轻奢等品牌新品的高端发布平台,布局一批品牌旗舰店、首入店、体验店、快闪店,引导优质消费资源加快集聚发展,促进核心商圈加快高端化、品牌化的升级步伐。同时,加快智慧商圈的探索步伐,推动传统门店向着科技时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的全新商圈层次转变。

  其次,支持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壮大。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找准并放大自身特色,着力塑造特色商业街区的形象,将其塑造为消费者心中无法替代的独特品牌标识和城市名片,形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消费的兴奋点与动力源。

  最后,进一步提升城市软环境建设。包括营造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推动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多个行业联动发展,并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

  (来源:《国际商报》)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