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外卖小哥、网络博主、网约车司机……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群体越来越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在享受时间自由、工作灵活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让他们备受困扰。该如何帮助他们?需要全社会共同探索。
社保缴纳是困扰灵活就业者的首要问题
随着用工方式多元化,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时间自由、办公灵活的新职业、新岗位,灵活就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大家如何看待灵活就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是受访者对灵活就业最直观的感受。灵活就业、社保缴纳和工作稳定性最让受访者困扰,82.9%的受访者希望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灵活就业者占65.5%。
为什么考虑灵活就业
28岁的张帆是一名娱乐博主,高中时他就喜欢分享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的观后感,大学时开始想把这个爱好当作一份职业来经营。从今年开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张帆临时组建了一个小团队,编导和摄像由朋友或同学担任,他专职运营微博账号,目前也会做一些娱乐圈艺人的专访节目。
提到灵活就业,张帆感觉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坐班,也不用处理复杂的同事关系,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现居成都的95后周俊伶接触主播行业有6年时间了,她说最初做这行的目的比较简单,觉得收入可观,可以存钱买房。
“现在灵活就业比较普遍,大家的包容度和接受度比较高,自己也乐在其中,做起事情动力十足。”但周俊伶坦言,有时会觉得缺乏归属感,“家人希望我能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我偶尔渴望有稳定的同事圈子和工作环境,目前有些犹豫和纠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大家如何看待灵活就业?调查显示,64.7%的受访者认为时间自由,工作灵活,51.2%的受访者认为有发展空间,48.2%的受访者表示是短期的、过渡性的选择。其他还有:门槛低,岗位参差不齐(38.4%),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35.3%),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24.0%),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充分保障(22.8%)。
在北京街头,来自山东的外卖小哥刘鸿亮告诉记者,2016年,他就在外卖平台上注册了,但只做了一段时间,后来尝试开早点店,但受疫情影响关门了,去年重新开始送外卖。“收入还行,肯吃苦的话,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
灵活就业,社保缴纳和工作稳定性最令受访者困扰
南京的90后刘博开网约车3年多了,一直没有社保。他说自己和平台不存在雇佣关系,没办法找平台交社保,而如果以个人名义交,负担又比较重。
调查显示,如果灵活就业,社保缴纳最让受访者困扰,获选率为58.3%,之后是工作稳定性(56.0%),薪资待遇(50.9%),职业发展(43.6%)。
95后李贤焕从媒体行业辞职后,从事自由撰稿工作。他表示,与其他零工相比,撰稿收入相对较高,时薪一般在3位数以上。但在开始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李贤焕最近有点苦恼,“明显的感受是个人成长和资源积累的速度变慢了,难以深入某个领域。长此以往,担心想要有所提升,面临的阻力很大。”
“虽然工作方式更自由了,但工作时间可能比正常坐班时间更长。”张帆说,运营账号要时刻保持在线的状态,所以每天基本上以微博开始,由微博结束,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一旦兴趣变成职业,就会面临更大压力,比如经常得想如何拓展业务,从哪些地方发力。”
张帆觉得,行业内的博主或多或少都对发展前景有些迷茫,“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可能提升自己。”去年,张帆开始做一档艺人的访谈节目,在内容创作上更进一步。“希望别人看到我的账号,能认可我们做的内容。”
灵活就业,让受访者感到困扰的还有:劳动合同(35.9%),职业伤害保障(35.6%),社会认可度(31.0%),工作环境(27.9%),看病就医(24.8%),子女上学(18.5%),落户定居(18.0%)。
超八成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在规范用工、健全制度等方面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82.9%的受访者期待各城市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周俊伶觉得,自由职业者经常单打独斗,圈子比较狭窄,“希望有关部门能搭建平台,让灵活就业者也能有公共的圈子,有机会与别人见面沟通,更好地适应群体和社会生活”。
保障灵活就业者权益,66.3%的受访者建议基于互联网建立“人社一体化”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维权服务,65.3%的受访者希望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用人单位或平台与灵活就业者间的劳动关系。其他还有:加强适合灵活就业者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60.3%),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平台的社会责任(52.1%),完善基于灵活就业者劳动特点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其基本收入(36.6%)。
刘博觉得现在网约车市场还不够完善,比如每一单平台抽成多少,派单机制什么样,司机往往缺少话语权。“希望国家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的治理,明确平台的抽成比例,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
张帆觉得,现在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职场了解不多,对如何签合同,社保有什么作用,都很懵懂。他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普及职场知识,对如何阅读劳动合同条款,个人该怎样交社保,遇到权益损害如何维权等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走入职场。 (应受访者要求,刘鸿亮、刘博为化名)
灵活就业人员为何参保率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如此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保上存在哪些难点?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个人缴纳费用高是受访灵活就业者参保难的主因,其次是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
此次调查中,灵活就业者占65.5%。
个人缴纳费用高是受访灵活就业者不交社保的主因
7月下旬,外卖小哥们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在东直门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外卖小哥,当提到社保时,他们表示没有社保,有的外卖小哥知道“五险”,但具体是哪五种,则不太清楚。
老家在山东的刘鸿亮到北京送外卖有1年了,一直没有社保,“上有老下有小,虽然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但花的也多,再交一两千元的社保,是很大的负担。”
灵活就业者在参保上有哪些难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觉得个人缴纳的费用高,负担不起,交互分析发现,57.5%的受访灵活就业者这样认为。
25岁的外卖小哥苑洋说,之前在老家送快递时,公司给交过社保,但到北京后就断缴了。提及原因,他坦言,“送外卖也干不了多长时间,没准哪天就走了。”
现居广东惠州的95后李贤焕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之前在北京工作时,公司给交过社保,但年前离职后没再续缴,目前处于断缴状态。“我有点不清楚为什么要交社保,不确定从中能获得什么。”李贤焕觉得,离职后每个月还要花几千元交社保很划不来。
调查显示,对于灵活就业者社保参保率低,50.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38.8%的受访者觉得制度不健全,对个人的保障有限,33.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到哪里办理、如何办理。
其他还有:为了到手的钱多一些(33.0%),社保转移接续手续复杂(32.4%),用人单位不给办理(20.8%),4.9%的受访者表示纯粹不想交,觉得没必要。
没有社保会带来哪些不便
28岁的张帆大学毕业后专职做博主,一直处于灵活就业状态,从没关注过社保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他坦言会考虑未来的生活,希望能有些保障,“我身体不太好,现在这份工作经常需要熬夜,对身体的损耗比较大,未来会考虑加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送外卖是项高危工作,摔倒受伤是常有的事。”刘鸿亮说,“前些天我就被别人撞了,在家休息了三四天,现在每天还得抹药。”关于保险,刘鸿亮说每天上线时,平台会自动扣除2.5元的意外险费用,但对于什么情况能用得上,刘鸿亮却不太清楚,“小伤没人去报,大伤又不确定能报多少。”
没有社保会带来哪些不便?调查显示,56.2%的受访者担心受到职业伤害难以保障,50.0%的受访者表示领取不到相关补贴。其他还有:影响子女在所在城市上学(47.1%),退休时没有养老金(43.9%),落户买房等受到限制(40.6%)。
95后周俊伶曾经做过主播,她说自己刚入行时,对社保完全不了解,觉得交不交无所谓。而且她发现,有很多小公司在员工试用期不交社保,普通劳动者也很难维权,不交社保仿佛成了一件并不稀罕的事情。
调查显示,83.0%的受访者找工作时在意用人单位是否为自己缴社保。
57.8%受访者希望降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缴费基数或比例
周俊伶觉得对不少灵活就业者来说,如果每个月的收入三四千元,却要交1000多元的社保,无疑是笔“巨款”。 方便灵活就业者参保,57.8%的受访者希望降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缴费基数或缴费比例,55.7%的受访者期待打破地区、户籍阻碍,允许在就业地参保,54.4%的受访者建议划分多个参保缴费的档次,供灵活就业者自主选择。
其他还有: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多缴多补,少缴少补(50.9%),逐步消除社保跨地区转移接续的障碍(49.6%),对断缴社保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允许补缴或续缴(42.8%),建立一站式数字化办理服务平台,简化参保手续(32.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保的重要性(22.9%)。
李贤焕觉得,现在各种制度比较多,但有的制度之间不互通,让人觉得比较复杂和混乱,会形成较高的心理门槛,“我之前在北京时,特别害怕去医院,因为我不确定到现场能不能看上病,所以每次去之前,都会打电话问需不需要预约,该挂什么号。”李贤焕认为现在的社保制度同样存在不透明、办理门槛高的问题,“如果没有公司给办理,可能自己很难有精力弄清楚如何交。”李贤焕希望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平台,上面用菜单的方式清晰标明办理流程,让系统更具人性化、便捷性。
张帆在为个人如何交社保而感到困扰,“之前没有了解过社保,不知道如何办理,希望能有明确的指导。”
调查中,7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为灵活就业者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
李贤焕觉得,再建立一套制度可能又要重新学习一次,所以新制度最好能接入已有的体系中,形成一体化办理流程。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00后占21.8%,90后占48.8%,80后占23.6%,70后占5.9%。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4.5%,来自二线城市的占37.8%,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20.2%,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5.5%,来自农村的占2.0%。(应受访者要求,刘鸿亮、苑洋为化名)
(本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