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蓝领群体就业呈现新趋势
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数量是服务业3倍多,直播招聘成求职新途径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杨召奎    发表时间:2023-01-03 17:52:14
摘要: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求职群体主要来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意愿工作省份主要为东部地区和沿海用工大省;受数字技术发展影响,短视频招聘的比例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蓝领招聘新途径;新生代蓝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未来发展好的职位……

  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求职群体主要来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意愿工作省份主要为东部地区和沿海用工大省;受数字技术发展影响,短视频招聘的比例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蓝领招聘新途径;新生代蓝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未来发展好的职位……

  这是记者从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2022年12月27日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中获悉的。

  1、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月均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

  作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蓝领劳动者群体是指第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报告》显示,从规模和结构看,2021年我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9.4%,在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占比超过53%。

  调研数据表明,蓝领群体主要聚集于第二产业。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接近50%,平均年龄超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

  就业质量方面,大部分蓝领劳动者的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元~8000元,超六成蓝领劳动者接受过以在岗操作实践/实习为主的培训。

  根据《报告》,当前我国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改革开放后进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初代蓝领劳动者开始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蓝领群体“接棒”成为蓝领劳动力市场主力军。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指出,新生代蓝领群体的就业动机由过去的谋生存变成了求发展,相较于简单重复、工期短、价值含量低的工厂职位,新生代蓝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未来发展好的职位。

  2、短视频求职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求职新途径

  《报告》认为,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蓝领劳动者求职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出网约配送员、物流快递员等“新蓝领”劳动者,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网站、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途径限制,蓝领求职者可在线上获取比较不同岗位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优选择。

  在就业需求更多元的同时,蓝领群体的求职渠道也在发生转变。《报告》显示,“熟人推荐”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当前蓝领最主要的求职方式,其中蓝领劳动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求职的比例相比一两年前增幅达12.4%,而“熟人推荐”“企业直招”“劳务中介代招”等求职方式占比则有所下降。

  《报告》指出,直播招聘所展现出的快、准、真的新特性,使得蓝领劳动力市场正在围绕直播招聘模式形成新的生态体系,各主体分工合作,不但推动了蓝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也推动了传统蓝领招聘模式与短视频平台招聘模式结合。以快手为例,目前,快手“快聘”业务在2022年已经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蓝领劳动者参与,提供招聘岗位的企业超10万家。

  3、意愿工作省市集中在江苏、北京等地,占跨省市就业蓝领群体近五成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

  《报告》显示,“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蓝领劳动者就职“2年及以上”的比例显著低于制造业工人,就职“1~3个月”的比例显著高于制造业工人。制造业蓝领劳动者在当前企业就职时间相比于第三产业蓝领劳动者较长。

  流动就业方面,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蓝领劳动者更愿意向外省流动就业,占跨省就业蓝领劳动者总人数七成。蓝领劳动者意愿工作省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和浙江省,占跨省市就业蓝领劳动者总人数近五成。

  张成刚表示,满足现实需求是蓝领劳动者流动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蓝领劳动者的需求已不局限于获得收入。通过分析蓝领求职者在短视频评论区和直播间互动区的需求表达,可以看出蓝领求职者在工作和生活质量、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产生了更多需求,对于这些需求的挖掘,则有利于进一步增进社会对蓝领劳动者群体的理解。 (来源:《工人日报》)

  小链接:

  近六成职场人对新一年就业环境有信心

  2022年12月26日,前程无忧发布的《职场人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职场人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应对工作;88%的企业创造休假方便,支持员工安全返岗;56%的职场人对新一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环境比较有信心。

  2022年12月,全国多地大力推进复工复产,职场人的工作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调研发现,近六成的职场人表示已经做好“当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准备,相比从前心态更积极;36%的人依旧是勤勤恳恳上班、小心翼翼防护,工作心态没太大变化;6.3%的受访者比从前消极懈怠,忧心家人和工作。

  在被问及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时,40.3%的人表示“疫情下万事皆难,更应该积极面对困难”。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9.3%的受访者心智得到锻炼,并表示“经历了疫情,工作心态成熟很多”;14.7%的人则因为看到经济复苏的迹象,开始积极应对一切;另有9.7%的职场人选择把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

  谈及当前工作方面最大的顾虑,排名前三的是“担心感染新冠,生活方方面面遭受冲击”“返工后的健康是否有保障,担心健康风险”“担心公司裁员自己失业,无法养家糊口”,分别有55%、52%、26.7%的受访者选择。新冠疫情是雇主们面临的一个独特困境,也引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接受访谈时,18%的职场人表示普遍缺乏安全感。

  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为后防疫时代下的员工安全返岗提供了支持和资源,希望帮助员工以健康、积极、高效的方式恢复工作。其中,“发放抗疫物资,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和药品”“错开午餐和休息时间,防止员工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改善通风和过滤条件,清除空气中的有害微粒”是最常见的三种方案,其得票率为51.3%、49.7%、37.7%。

  调研还显示,88%的受访公司为新冠阳性员工休假安排创造方便。42.3%的公司允许居家办公;39.3%开辟了绿色通道,允许之后补交阳性证明;35%为员工提供额外的带薪休假以恢复身体;32%由企业提供抗原和核酸检测通道,后续由行政统一报销。

  疫情防控局势逐渐明朗,极大增强了职场人对未来就业形势的信心。调研发现,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比例有所提升,56%的职场人对新一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环境比较有信心。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受访者持“非常有信心”的占比较高,25.7%认为市场上的机会将会增多。针对所处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仅19.7%受访者持较为负面的预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