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能广投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电力人,他以20年如一日的坚守、创新与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他就是何玉峰。43岁的他,自2005年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先后担任运行部主任和生技部主任等职务,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公司创新攻坚和敬业奉献的标杆。
爱岗敬业:扎根一线的“光明守护者”
2005年,何玉峰踏入电力行业,从此便与电厂运行、安全生产紧密相连。在他心中,运行工作是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环节,“爱岗敬业”则是他始终坚守的职业信条。他坚持以国企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他的手机24小时待命,只要工作有需要,何玉峰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为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响应,睡前他都会将手机铃声调到最大,并开启震动提醒。无数个深夜,熟睡中的他被电话铃声惊醒,却能立刻清醒,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提供技术指导,迅速投入应急处理。他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如同无声的力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事,成为电力可靠供应背后的坚定守护者。
勇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的行业引领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何玉峰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他始终以追求卓越的态度,不断挑战自我,力求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他主动开展技术攻关,深入研究设备运行原理,查阅海量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展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和钻研热情。
机组投产初期,汽轮机润滑油水分超标,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何玉峰放心不下机组设备的安全,常常很晚还在汽机房里忙碌,仔细测量管道温度变化,查看润滑油状态。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成功解决了润滑油水分超标问题。与此同时,他的创新成果《一种汽轮机轴封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不仅解决了公司的实际问题,也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何玉峰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一种小机调节油滤网实现在线切换的装置》《一种循环水泵高低速切换控制系统》等四项成果相继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如《APS技术在辅机单列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研究应用》等在行业内获奖。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为公司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激发了各专业团队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业标杆
凭借多年来对专业技术的深厚积累,何玉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精准判断设备出现的各类疑难问题。他先后解决了凝结水溶氧超标、除盐水电导超标等几十个技术难题,为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在他的努力下,2号机组连续运行573天,创造了全国单系列机组最长运行记录,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何玉峰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利用机组检修期间设备拆解的机会,精心打造“实干课堂”,亲自带领青年员工深入现场,详细讲解设备结构,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青年员工的理论认知和实操技能得到了全面快速提升。
在何玉峰的文件柜里,存放着二十多本黑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技术参数和工作日志,这些都是他多年工作的心血结晶。多年来,他带领运行部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持续提升机组可靠性,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单系列布置机组可靠性标杆电厂,向着零非停机组、零非停电厂的目标不断迈进。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电力情怀践行者
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诸多耀眼的成绩,何玉峰却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态,甘于奉献。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公司生产一线,他说:“我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产一线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电力事业。”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尊重和敬佩,成为大家心中的楷模。
何玉峰的故事,是一个普通电力人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的生动篇章。他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行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情怀,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价值与担当。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员工以他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