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兴桂纸业有限公司的热电车间,轰鸣的设备间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锅炉管道与仪表之间。他扎根制浆造纸行业十余载,从普通司炉工成长为技能工匠,用专注与创新书写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他就是2025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热电车间锅炉工段长杨帆。

扎根一线:十年淬炼铸就“热能守护者”
2010年7月,杨帆踏入制浆造纸行业,从司炉学徒开启职业生涯。面对高温高压的锅炉设备,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性,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设备运行参数,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故障排查技巧。为提升巡检效率,他创新推出“三维巡检法”,通过听设备异响、观察参数波动、测量部件温度,将故障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一次凌晨,炉膛负压突发异常,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是旋风分离器堵塞问题,带领团队及时抢修,成功避免重大停产事故。
随着行业节能减排要求提高,杨帆主动钻研“工艺-设备联动优化”理论。通过调整锅炉送风配比、优化燃烧曲线,他将锅炉热效率提升5%,每年为公司节约燃料成本约40万元。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管路,用数据校准每一次调控,成为热电车间当之无愧的“热能守护者”。
创新攻关:破解难题的“技术尖兵”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杨帆始终聚焦生产痛点。针对制浆过程中的热能浪费问题,他带领团队历时3个月研发出“制浆洗选漂热能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加装余热换热器,将蒸汽余热用于预热原料,每年回收热能相当于节省标煤1200吨,该项目获评来宾市职工优秀“小发明”。
面对市场对高定量蔗渣浆板的需求增长,他主导对2730纸机进行改造。经过40余次试验,他带领团队调整压榨辊压力参数与浆料配比,成功将薄页文化纸生产线转型为高附加值浆板生产线,产品单价提升20%,为企业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绿色实践:节能减排的先锋践行者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杨帆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技术改造。在锅炉烟气净化方面,通过增加麻石烟道隔板、改造脱硫除雾器排水管,将脱硫排水COD(化学需氧量)从30mg/L降至10mg/L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150mg/Nm³以下。在3#锅炉播煤风冷风技改中,他连续一周驻守现场调试,将播煤风温从120℃降至40℃,消除热风反串隐患,每年节省维护成本60万元。生物质燃料掺烧项目的成功实施,使锅炉蒸汽成本降低15.8%,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
薪火相传:培育匠心的 “领路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杨帆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创新班组培训模式,推行轮训制度,根据职工特点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模拟实战提升操作技能,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
在公司“师带徒”活动中,他将技改攻关、设备维护等场景融入教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精髓。副司炉姚希林在他的指导下,快速成长为班组骨干。一次巡检中,姚希林发现设备温度异常,在杨帆的引导下排查出阀门开合度偏差问题。“不放过任何细微异常”是杨帆对徒弟的要求,更是他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
从“来宾工匠”提名奖到“来宾市五一劳动奖章”,再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见证着杨帆的成长。但他始终保持谦逊:“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成绩属于整个团队。” 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巡检,带领团队在设备优化、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用实干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