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燕妮在检查发动机零件
许燕妮是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新品试制车间新品试制装配线线长。在工作中,许燕妮始终怀着一颗爱岗敬业、不畏困难的初心,近30年来,她始终奋斗在生产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今年3月,许燕妮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新品试制车间一头连着新品试制,另一头连着批量生产。自加入该车间以来,许燕妮见证了玉柴国六、T4开发样机的诞生及首配样机的试制成功,见证了样品到产品的发展,见证了玉柴发动机从新品试制车间走到量产车间、走向应用场景,最终投放市场的成长。在这个试制过程中,充满了无数的可能,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在许燕妮看来速度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唯有做到“简单、高效、出活”才能把玉柴的新款发动机装配在客户需要的车辆上。
“新品试制一定要保证发动机节能效果好,为客户提供一款高效可靠的‘芯’。”许燕妮说。在许燕妮眼中,新品试制车间还兼有“试验基地”的功能——将相关技术、试验进行总结,并向整个制造行业输出标准。为此,许燕妮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品试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寻找解决方法。“国六二代的新品试制涉及到玉柴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发现并解决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新品投放到应用场景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验证产品设计的可行性,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她说。在许燕妮的管理下,新品试制装配线实现生产线绩效指标全面达标,发动机批次通过率92%,试机下机率95.5%,生产周期缩短50%以上的成绩。
每一次进行新品试制,许燕妮都会与团队一起想办法、出实招,对试制的新品进行分析,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做预案,预估如果推出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新品,前期需要多少成本,生产周期多长,多久可以盈利等。他们通过精心组织、实施试制过程,以确保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客户要求,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许燕妮带领团队在新品试制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为玉柴新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许燕妮还主持建立了TAPD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依托新品装配数据库,运用技术资源、网络资源,通过对接机型负责人、工艺员、生产者解决装配过程出现的异常问题,并能够识别检出零部件缺陷、设计隐患、配套不合理等问题。
许燕妮同时还兼任玉柴工程师协会副会长,玉柴集团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许燕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她结合玉柴战略目标,攻坚克难,服务玉柴的各个领域,解决多个“卡脖子”难题。许燕妮主导推进了《高强度轻量化V型机铝合金缸盖开发》《德国加工中心换刀机构关键组件缺陷改造》《降低4E机惰齿轮轴螺栓松脱故障率》等25个创新专项,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获得发明专利70项,有10多篇技术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在玉柴,很多工友都愿意找许燕妮交流,因为她“能教,更能创新”,以及“倾囊相授,绝不藏私”。目前,她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0多名,带出徒弟28名,其中3名在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创造了玉柴集团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许燕妮还结合自己近30年来在玉柴的成长历程,受邀到玉林市各个学校开展宣讲活动,为学生们阐释什么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时代先锋。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作为一名一线基层女工,我只是认真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未来,结合玉柴的战略目标,我将重点在新产品试制验证和传技育徒方面努力工作,助力玉柴高质量发展。”许燕妮说。
如今,已荣获诸多荣誉的许燕妮仍不放松探索钻研的劲头。最近,她正带领工作室的伙伴们,不断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制造,希望通过研究固化新品试制方案为玉柴的新品提供精准的装配参数,为中国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